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根據貿發局的數據,過去幾年,香港的醫療器材及用品總出口額每年都有增長。2012年增長3%,2013年增長8%,而2014則增長1%,達122.72億港元。
香港醫療及保健器材行業協會副主席、永勝醫療製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陶基祥強調,上述數據未完全反映該行業對經濟的貢獻。因為這只是香港出口的數字,並不包括本土的銷售額,以及內銷銷售額。由於很多港商都在內地設廠生產,內銷的產品都是由內地廠房直接付運,無須經過香港,所以若單單計算出口數字,會低估了行業的貢獻。以他的公司為例,就有大約兩成營業額是來自內銷。
投產後一至兩年內可回本
醫療及保健器材一向予人研發投資較大、回本期較長的感覺。對此,陶基祥表示,根據他的經驗,大多數醫療及保健器材都可以在正式投產後一至兩年內回本。但在此之前的研發、測試以及取得認證的過程,的確較花時間。因為部分產品需申請美國、歐盟或內地的醫療用品認證,才能發售。
該公司和生產力促進局合作,伙拍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矯形及創傷外科學系,去年中成功研發出一種「多氣墊式骨折外支架」,可以代替打石膏,應用於上肢出現閉合性骨折的傷者。現時,內地的醫院就正在試用這種支架。
香港醫療及保健器材行業協會副主席、永勝醫療製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陶基祥強調,上述數據未完全反映該行業對經濟的貢獻。因為這只是香港出口的數字,並不包括本土的銷售額,以及內銷銷售額。由於很多港商都在內地設廠生產,內銷的產品都是由內地廠房直接付運,無須經過香港,所以若單單計算出口數字,會低估了行業的貢獻。以他的公司為例,就有大約兩成營業額是來自內銷。
投產後一至兩年內可回本
醫療及保健器材一向予人研發投資較大、回本期較長的感覺。對此,陶基祥表示,根據他的經驗,大多數醫療及保健器材都可以在正式投產後一至兩年內回本。但在此之前的研發、測試以及取得認證的過程,的確較花時間。因為部分產品需申請美國、歐盟或內地的醫療用品認證,才能發售。
該公司和生產力促進局合作,伙拍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矯形及創傷外科學系,去年中成功研發出一種「多氣墊式骨折外支架」,可以代替打石膏,應用於上肢出現閉合性骨折的傷者。現時,內地的醫院就正在試用這種支架。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