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通識導賞﹕化死城為生機長青網文章

2015年05月2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5月24日 06:35
2015年05月24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歐洲最重要的當代藝術獎項之一的Turner Prize,每年由公布候選人到得獎者總會引發討論。


BBC就曾經數度製作節目,質問Turner Prize:這是藝術嗎?

獲提名Turner Prize的必須是50歲以下的英國視覺藝術家。


英國《衛報》為今年的候選名單下了個很有趣的標題:三個女人一個墟(Three women and a housing estate)。


其中的「墟」特別受人注目,他們是由18個30歲不到的年輕人組成的建築團隊Assemble,雖然當中沒有一人是執業建築師,卻以各類小型、短期和重視社區合作的項目,為英國各大小社區帶來富有深意的改變。


工業沒落 城市衰落

Assemble獲享負盛名的Turner Prize提名固然引起話題,但他們近年在英國建築界早已成為佳話。自2010年他們一起合作以來,完成及正在進行中的廿多個項目遍佈英國各地。Turner Prize評審團特別提到他們在利物浦市中心Toxteth區的Granby Four Streets項目。當獲提名的消息傳開之時,他們一行18人還在Granby Four Streets跟一眾街坊鋸木,忙得不可開交,根本沒時間回應這個好消息。


荒廢「鬼城」 三十年無人住

二十世紀後期英國各大城市中心都面對衰落的問題。以往是工業強國的日不落帝國,隨着生產成本上升,工業遷到發展中國家,工業遷出後大量工人失業之餘,工業區和工廠亦日久失修,這是典型的英國工業城市面對的城市更新問題。當時英國面對經濟衰退,失業率高企,利物浦Toxteth是全國失業率最高的地區之一。Toxteth更是「罪加一等」:長久以來當地黑人居民和警察關係緊張,最終於一九八一年七月爆發騷亂Toxteth Riots 。騷亂以房子被焚毁和五百人被捕終結,但留給社區的是三十年的空白。後來的政府報告承認這場騷亂不只是種族問題,更是就業、貧窮、社區、房屋問題的總和;這場騷亂亦令英國政府正式將城市更新視為政府政策,戴卓爾夫人派遣環境大臣Michael Heseltine到利物浦親自主導城市更新,後者更向倫敦極力爭取高達一億英鎊的經費。其後各屆政府亦推出各項房屋政策,市議會亦買下房子打算先拆卸後重建,可是這並沒有為其後三十年的Toxteth帶來多大變化。明明是市中心,Toxteth卻恍如鬼城,一排排的房子無人居住,沒有店舖做生意,垃圾沒人收,街沒人掃。


修復不重建 轉化歷史瘡疤

可是利物浦居民沒有放棄。他們找上了Assemble,研究如何為Toxteth重新注入生命。當中一些是小時候住在Toxteth,但隨着騷亂後社區環境日差無奈遷出的舊居民。他們不相信推倒重建是唯一方法,更知道很多重建項目只會令租金上升,基層居民離開。Assemble所建的並不是什麼複雜的東西。他們發現,上屆工黨政府Pathfinders城市更新和房屋政策下,在區內所建的新屋,窗細空間窄,其實還不比荒廢三十年的舊房子好。而且他們亦不想迴避這區的歷史瘡疤,甚至希望轉化成一種優勢。首階段當他們翻新十間房子內部時,發現閣樓的地板已經崩塌,就索性由他,迅間將樓底開拓成兩倍高。既然不一定要將地盤的價值用到最盡,那就不如為使用的人提供充足的空間感和可能性。下一步他們在隔籬街的計劃,是找上一間只餘下外殼、日久失修的破屋,改裝成在濕冷的利物浦冬天也會綠意盎然的花園,並把因為重建計劃爛尾而拆卸成一片爛地的地盤重整。


免建築工人 居民親手建

Assemble在Toxteth的這些「建築」並沒過人之處,但正如他們的自我介紹所說,他們重視的是過程:他們矢志修復地區,營造過程之間跟公眾的割裂,所以他們的工作形式充滿共創性,主動邀請公眾成為伙伴。Toxteth社區土地信託(Community Land Trust)主席Erika Rushton指政府過去三十年的重建方案都有望是一勞永逸,沒有顧及不同社區的獨特需要,總之幫你起屋,但從不關注當區居民為自己的房子花了什麼工夫,也不重視小事情如在街上種花和建街頭家具的價值。她說,只有Assemble真正坐低聽居民聲音,然後將他們的願景和想法畫成草圖和建成模型,最後跟居民一起用雙手將願望化為現實。他們盡量選用低成本的天然建材,也避免請建築工人,由Assemble一行十八人教居民如何用自己的雙手建立屬於自己的社區。這十間翻新的房子,五間會公開發售,其餘五間會由社區土地信託經營,為基層居民提供廉價房屋。


今天不是整個Toxteth依然死寂,但走到當中Granby的其中一條街Cairns Street景象則是截然不同,街頭墟市人來人往,路旁種了茂密的樹,年輕的建築學徒學習如何搭棚翻新兩旁的紅磚屋,儼如沙漠中的綠洲。但這不完全是 Assemble的功勞,甚至可以大膽的說,這班建築新星只是這場社區復興的最後一塊拼圖,一切都是Toxteth居民努力不懈的功勞。事實上當Assemble得知被提名Turner Prize後,他們暫時放下手上工作,第一件事就是問居民意見:如果你們不同意,我們不會接受提名。他們比誰都清楚,如果Granby Four Streets值得這個享負盛名的獎項,得獎人應該是居民。在他們的網頁上關於Granby Four Streets的項目簡介,超過一半篇幅都是歌頌居民過去廿五年對抗拆卸和拯救社區的努力,他們只是跟居民一起合作,在他們的成果上工作,並將這些無形的努力和社區連結等「軟件」轉化成房屋、公共空間等「硬件」,而這些好的硬件,也是軟件繼續發酵的最佳溫牀。


自己社區自己救

Assemble沒有點石成金的能力。Granby的二百間房屋中只有70名居民,四年前當中一些居民決定「自己社區自己救」,在當地提倡房屋議題的社運人士Ronnie Hughes協助下,他們成立一個社區土地信託基金(CLT),由市議會手上買下荒廢房子;同時組成「游擊園藝隊」綠化街道,盆栽和野花野草交錯,甚至贏得全國園藝獎,每個月辦墟市賣二手衫、甜點和不同民族的家鄉菜。這裏沒有童話,這些工作不會立即吸引店舖和居民重新遷入,但街道的氣氛卻迅速逆轉。信託基金得到社會投資者Steinbeck Studios注資,一起商討如何復興社區,這時他們找來Assemble加入,才有今天獲提名視覺藝術獎項的Granby Four Streets。


居民信託基金買舊屋

Ronnie Hughes認為Granby的例子是全國尤其是深受政府削支打擊的英國北部的典範。Granby Four Steets項目由社會投資者Steinbeck Studios、中央政府的Empty Homes Initiative和慈善團體Nationwide Foundation共同注資,實質操作則由Steinbeck、由當地居民組成的社區信託和Assemble一起計劃,正是政府、私人、專業人士、社區多方面合作的最佳例子。社區信託的模式由美國引入,部分土地由社區以信託名義永久擁有,收入亦用於社區支出。


建築小隊 包括文史哲生

Assemble獲提名引起不少的爭議,它衝擊的不只是視覺藝術本身的定義,一行十八人的背景更是令人關注。事實上這班年輕人在英國建築界近年引人注目,他們除了在社區跟Toxteth居民混熟,更獲得負責倫敦奧運建設及東倫敦重建的半公營機構London Legacy Development Corporation(LLDC)的賞識,除了以象徵式租金吸引他們遷入並建立自己的工作室外,更被邀請在廣受批評的奧運公園建立創意工作空間Yardhouse(後來Yardhouse成為了LLDC一項少有的德政,採用廢棄物料作建材,建築成本每平方米只需約三千港元,輕巧質感和繽紛外表更提供最佳自拍背景)。他們當中全部不超過三十歲,部分人畢業於劍橋建築系但未曾考獲執業資格,更多人大學時修讀哲學、英文、歷史等看似跟建築無關的科目。但他們卻說這些人文學科訓練的伙伴想法更直截了當,讓他們可以提醒建築師們不要陷入專業訓練抽離和曖昧不明的陷阱之中。


大人細路 邊玩邊建遊樂場

Assemble的項目當中有不少很值得香港借鏡。在蘇格蘭格拉斯哥的Baltic Street Adventure Playground幾乎沒有「建築」,而是一個為居於市中心的低下階層兒童提供玩樂場地的社區設計項目。它看似是一片爛地,但Assemble找來了孩子和大人們,觀察他們的遊戲過程,再跟他們一起以垃圾和簡單材料如輪胎、木材、繩索等,一邊玩一邊建設遊樂裝置,同時請來一班照顧小朋友的孩子王跟他們一起玩,讓孩子在有適當保護、但不受硬件限制下,自由自在發揮想像力,以最少的資源從遊戲中動手工作和學習。


天橋底建屋 日夜兩用

我喜歡的是Folly for a Flyover,在倫敦東區Hackney Wick一條從來無人行的兩條行車天橋底,以小改變打造活力充沛的公共空間。他們請來二百位義工和居民,以低成本物料在兩條天橋之間建成尖頂房屋,日間它是咖啡座、辦工作坊,夜晚則化身露天電影院和音樂室。在香港這個以汽車主導的城市,最多的廢置空間就是幹道天橋底,有些現在隨便放了兩張長凳卻甚少人使用。Assemble代表的是新型的城市發展精神:低成本、規模小、低風險、實驗性和短期,一旦錯誤可以隨時修正甚至取消、與社區居民一同參與。也許這是Turner Prize歷來最不「離地」的一項提名。


文/ 何雪瑩

圖/ 受訪者提供、網上圖片

編輯/屈曉彤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