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社評﹕朝鮮展核武局勢緊張 六方會談減失控危機長青網文章

2015年05月2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5月25日 06:35
2015年05月25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朝鮮最近大動作一個接一個,先是公開從潛艇發射導彈的照片,之後聲稱核打擊手段已進入小型化及多樣化階段,再是突然單方面取消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到訪開城工業區,連串事件顯示,朝鮮的情况又出現波動。事實上,朝鮮擁有核武是不爭之事,核打擊力量小型化如果屬實,那就證明朝鮮已掌握這種大殺傷力武器的能力,然而最令人擔心的並非核武,而是朝鮮當局的不可預見及不可控的特質。唯一可以與朝鮮溝通的國際機制,如今餘下六方會談,若此扇大門關上,危機將更嚴重。


朝鮮擁核早已有之

危機在於難以預測

朝鮮先是從潛艇試射導彈,再由政府部門公開宣稱已擁有核武小型化的能力,以朝鮮最近20年的核武發展來說,具有如此核力量並不奇怪。不過,朝鮮從發展核能到如今擁有核武,俱令周邊國家擔憂的原因,在於人們質疑朝鮮究竟是否負責任的核武國家。核武技術無法壟斷,中英美法俄列強都有,以色列印度巴基斯坦亦然,這些都是國際社會公認的核子俱樂部成員。相對於這些國家,朝鮮一向封閉,難以溝通,朝鮮能否在核武問題上表現出負責任的態度,令國際社會將信將疑。


誠然,發展核武是主權國家的權利,况且核技術也不是天大秘密,但是,幾乎所有核武國家都能夠謹慎遵守某些規則,例如不擴散不使用,朝鮮能否遵守,至今未見具體保證。過去多輪六方會談,朝鮮表現反覆,就更難令世界各國安心。中國幾十年來一直在國際社會為朝鮮說情,但從金正恩上台至今仍未訪問北京,反映兩國關係再非韓戰及冷戰年代的「鮮血澆成的友誼」,而是各有取態,中國對朝鮮的影響力亦不如前。再看朝鮮試驗核武地點距離中國僅百餘公里,便可知這對曾是戰場火線兄弟亦落得如此下場,東北亞和緩舉步維艱,於斯可見。


朝鮮近年的核動作或軍事行動,開始漸見模式,不離三個因素﹕一、被朝鮮視為挑釁的美國或韓國的舉動,包括軍事演習及「侮辱朝鮮領導人」;二、日本的言行;三、國際制裁施壓。這些因素以及朝鮮的反應呈現循環形態,即一方做出動作,另一方對此有反應,之後對方做出第二套動作。這次朝鮮連番大動作,原因為何,美韓眾說紛紜,不過,必須指出的是,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言論與行為,隨時可能觸發朝鮮新一輪更大強度的反彈。安倍上周三在日本國會上,拒絕明確承認1945年中英美就敦促日本投降《波茨坦公告》的對日本侵略定性,這與日本右翼對侵略戰爭的態度一脈相承,加上安倍的妻子突然參拜靖國神社,俱是點燃東北亞亂局的火藥線。


朝鮮的核危機是「一隻手掌打不響」,其桀驁不馴固然是主因,連中國也支持聯合國實施制裁,可見這是其中一個令朝鮮認識到單方面的行動帶來的影響。但在另一方面,如何與朝鮮恢復對話,促使其明白國際社會的期許,亦是另一道藥方。這可以分為兩種手段,一是通過類似六方會談機制,在平等基礎上溝通磋商;另一則是克制言行展現誠意,包括減少類如日本安倍政府的右翼言行,另外,美韓亦須思考如何向朝鮮傳遞誠意信息,包括在軍事演習及戰略合作這兩方面。目前可以做的,仍然是通過六方會談保持對話,只要有交流便可減少衝突因子。這當中美國扮演了主要角色,既應大力遏制日本右翼的言行舉止,以免令本已複雜的局勢橫生枝節,另外是眾所周知朝鮮主要目標是與美國的雙邊關係,美國近年放慢與朝鮮接觸,對溝通未見有利。


日本右翼言行惹火

美國必須遏制安倍

朝鮮是東北亞的要塞,緊扼中俄韓日的咽喉,又擁核技術,毗鄰是人煙稠密的中國東三省重工業區,舉足輕重,不能隨便等閒視之。但朝鮮亦應明白不負責任的核態度,對人對己俱無益,時間久了,朋友一一離去終致可能走上盲目行事一途,招致戰燹。以今天朝觧的經濟及軍事實力,以及中國因朝鮮言行而不再有1950年代「跨過鴨綠江」的國際主義精神,炮火過後,朝鮮能否保住革命政權尚是未知之數。權衡利害,和平是世界主流,對話勝於對抗,朝鮮領導人必須三思。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