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愛爾蘭曾是歐洲最保守的國家之一,但隨着經濟發展,加上教會道德權威失落,近年逐漸走向世俗化。愛爾蘭天主教領袖在同性戀婚姻公投中,不但放棄帶領反對陣營的角色,更在公投通過後呼籲教會「了解現實」,突顯愛爾蘭社會的巨變。
天主教是愛爾蘭的主要宗教,為該國文化、政治與社會規範的基礎。然而愛爾蘭1973年加入歐盟前身歐洲共同體,獲得向外拓展商貿的機會後,不但國家走向富強之路,社會價值觀亦漸改。輿論漸將世俗主義與社會現代化互相連繫,出現放寬避孕甚至墮胎等法例的聲音。及至1990年代起,該國陸續通過離婚合法化及同性戀非刑事化等法案。
入歐後走向世俗化
與此同時,天主教會屢傳戀童等醜聞,並被指長期包庇犯事者,大大削弱教會的道德權威。2011年統計顯示,愛爾蘭雖仍有多達84.2%人口信奉天主教,但參與周日彌撒的信眾由1970年代的90%大減至2013年的34%。愛爾蘭總理肯尼2011年曾狠批梵蒂岡處理神職人員戀童指控不力,反映教廷「失去功用、脫節及精英主義」。
都柏林樞機主教馬丁(Diarmuid Martin)早前明言,反對同性戀婚姻,會在公投中投反對票,但教會不會在公投中帶領反對陣營,強調「不願將個人信仰觀點強加於人」。馬丁形容,爭取同性戀平權是一場並非始於今天的「社會革命」,「我認為天主教會需要檢視現實……我們是否已經完全與年輕人脫節?」
美國波士頓書院神學家布雷茨克(James Bretzke)認為,今次公投中愛爾蘭天主教會避免公開呼籲信眾支持教會立場,反映教會面對社會變化漸趨務實。
天主教是愛爾蘭的主要宗教,為該國文化、政治與社會規範的基礎。然而愛爾蘭1973年加入歐盟前身歐洲共同體,獲得向外拓展商貿的機會後,不但國家走向富強之路,社會價值觀亦漸改。輿論漸將世俗主義與社會現代化互相連繫,出現放寬避孕甚至墮胎等法例的聲音。及至1990年代起,該國陸續通過離婚合法化及同性戀非刑事化等法案。
入歐後走向世俗化
與此同時,天主教會屢傳戀童等醜聞,並被指長期包庇犯事者,大大削弱教會的道德權威。2011年統計顯示,愛爾蘭雖仍有多達84.2%人口信奉天主教,但參與周日彌撒的信眾由1970年代的90%大減至2013年的34%。愛爾蘭總理肯尼2011年曾狠批梵蒂岡處理神職人員戀童指控不力,反映教廷「失去功用、脫節及精英主義」。
都柏林樞機主教馬丁(Diarmuid Martin)早前明言,反對同性戀婚姻,會在公投中投反對票,但教會不會在公投中帶領反對陣營,強調「不願將個人信仰觀點強加於人」。馬丁形容,爭取同性戀平權是一場並非始於今天的「社會革命」,「我認為天主教會需要檢視現實……我們是否已經完全與年輕人脫節?」
美國波士頓書院神學家布雷茨克(James Bretzke)認為,今次公投中愛爾蘭天主教會避免公開呼籲信眾支持教會立場,反映教會面對社會變化漸趨務實。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