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油價大跌 無助消費長青網文章

2015年05月2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5月28日 06:35
2015年05月28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今時今日,能源佔一般國民生活開支比重頗大,直接影響到「可支配收入」,因此亦影響到消費市道是否暢旺。當能源價格下跌,表面上應該有利於消費活動,然而,今次國際油價大跌,各地國民未見得在消費行為上特別興奮。其實,這都是央行過度干預市場所惹的禍。


中國放緩 通縮危機更大

央行為了刺激本地經濟復蘇(不排除真正動機是為當地政府財政埋單),不惜持續放寬貨幣政策,壓低利率。按常理新增的貨幣供應與流動性,會構成一定通脹壓力,然後反過來驅使國民增加消費(避免購買力被通脹蠶食),最終達致重新帶動經濟齒輪轉動的目的。


然而,沙特阿拉伯主動挑起一場突如其來的原油市場爭奪戰,國際油價暴跌,令各地央行努力經營的「通脹預期」化為泡影;碰巧遇上中國經濟放緩,商品資源價格借勢回落,環球通縮危機反而更大。


政府削燃油補貼 抵消威力

全球各地消費遲遲未見起色,除了因為油價大跌冷卻通脹之外,政府一些措施其實也有意無意間在幫倒忙,打擊國民消費意欲。舉例講,一些新興國家如印尼,竟然趁油價下跌之時,主動削減燃油補貼,令國民無法享受能源價格下跌之惠。試問這又如何刺激國民消費呢?


自從央行紛紛實行超寬鬆政策,以至主動打破印銀紙的禁忌之後,過剩而成本低廉的資金,並未如想像般流到實體經濟的消費與生產市場,誘發經濟復蘇;而是流向資產市場如股市、樓市,以及各式各樣追逐高回報的投資工具。部分國民選擇增加儲蓄,避免放任消費,一方面基於擔心工資增長與就業前景不明朗,另一方面不排除是等候高回報的投資機會出現;部分國民則選擇在低息環境下投資物業,不惜大幅增加負債擔子,自然要節衣縮食,減少消費。


加息概念 不利消費

美國聯儲局與英國英倫銀行,更頻頻放風高唱加息的可能性,令美元與英鎊匯價,相對於其他主要貨幣顯得較為「硬淨」;可能是刻意借貨幣的息差優勢,提升國民購買力,以重新建立進口型消費。但實際上,「加息概念」本身已具有壓抑通脹的效果,不利消費;加上國民憧憬美元英鎊存款利息收入有望增加,當然會以賺取利息為先,消費享樂為副。


如此形勢下,期望消費可以帶動經濟復蘇,難也。


冠一資產管理首席策略師

wongsir.com.hk

[王冠一 國際財經]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