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恒指昨跌168點,收報28,081點,成交金額1575億元。美元強勢,美股下跌,港股還是跟外圍多於A股,成交減少則較令人失望。美國一系列經濟數據優於預期,美元顯著轉強不利美企業績,美股下跌,債息仍在2.1厘至2.3厘水平徘徊。美股始終要面對加息周期即將展開的現實,若回購因而減少,單靠企業盈利很難支持再上;歐洲似乎好一點,但其實只是QE遲了幾年、股市大升遲了幾年,一切都只是美國的延後翻版。若美國最終乏力,歐洲不大可能突圍而出。現在的問題是,資金會否流向亞洲?
就港股的情况來看,在上證指連升7日累計進帳15%之下,恒指卻只能在28,000點苦苦掙扎,外資仍然拒絕參與A股的泡沫遊戲,若說資金由歐美流向亞洲,確實有點天方夜譚,但卻不能抹殺這個可能性。現時絕大多數投資者對美股皆存有戒心,大家都憂慮一旦踏入加息周期,企業股份回購、估值持續擴張就無以為繼,若10年期債息反覆向上並站上3厘,回到2014年初水平,則美股回否回落?歐洲仍有QE支撐,暫時情况會好一點,但大致上還是跟隨美國的步伐,無論政策、經濟還是金融資產價格皆如是。若美國情况欠佳,歐洲轉差亦只是時間問題。
美經濟若欠佳 歐洲亦將轉差
歐美狀况有點呈困局,升不起,但除非通脹升溫政策被迫轉鷹派,否則也不會即時崩盤。若要在歐美以外地區尋找投資對象,亞洲其實是首選。一來東北亞早就是已發展地區,同時人口眾多內需較強,加上外儲豐厚匯價穩定,債息亦較歐美合理,確實有資格獲外資追捧。
事實上,雖然外資對中資股仍堅持逢高沽出的策略,但對債市的態度卻相當熱情。根據人行數字,外國機構在中國擁有7130億人民幣(1150億美元)的債券頭寸,自2013年12月以來增加了78%。相比之下,就算A股大幅飈升逾倍,外資機構持有的股票頭寸亦僅為6010億元人民幣,仍不及債券。由此可見,外資其實願意參與中國的寬鬆遊戲,只是青睞債券而拒絕股票。
無可否認,A股肯定是一場大泡沫,其規模竟然足夠把工業企業利潤止跌回升。國統局昨日公布,中國4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2.6%,前值下滑0.4%,該月規模以上工業利潤同比增加120.3億元,其中,投資收益同比增加116.1億元。新增投資收益投資佔新增工業利潤比重達到了96.5%。投資收益包括購買股票、基金、債券、投資子公司等權益性投資和債權性投資取得的收益。
經濟重獲平衡 增外資信心
但話說回頭,4月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0.6%,這當然不是令人興奮的增幅,但卻是一個在低位穩定下來的迹象。隨着企業債發行門檻更低、房地產開發貸又允許展期、加上推出1043個總額達1.97萬億元PPP(公私型合作)項目,踏入第三季經濟回穩的態勢會更明顯。筆者不敢說能把泡沫做實,但經濟重新找到平衡點不再惡化,配合寬鬆貨幣政策,幾個月後外資對股市,特別是中資金融股的看法未必如當前般悲觀。
[江宗仁 還看今朝]
就港股的情况來看,在上證指連升7日累計進帳15%之下,恒指卻只能在28,000點苦苦掙扎,外資仍然拒絕參與A股的泡沫遊戲,若說資金由歐美流向亞洲,確實有點天方夜譚,但卻不能抹殺這個可能性。現時絕大多數投資者對美股皆存有戒心,大家都憂慮一旦踏入加息周期,企業股份回購、估值持續擴張就無以為繼,若10年期債息反覆向上並站上3厘,回到2014年初水平,則美股回否回落?歐洲仍有QE支撐,暫時情况會好一點,但大致上還是跟隨美國的步伐,無論政策、經濟還是金融資產價格皆如是。若美國情况欠佳,歐洲轉差亦只是時間問題。
美經濟若欠佳 歐洲亦將轉差
歐美狀况有點呈困局,升不起,但除非通脹升溫政策被迫轉鷹派,否則也不會即時崩盤。若要在歐美以外地區尋找投資對象,亞洲其實是首選。一來東北亞早就是已發展地區,同時人口眾多內需較強,加上外儲豐厚匯價穩定,債息亦較歐美合理,確實有資格獲外資追捧。
事實上,雖然外資對中資股仍堅持逢高沽出的策略,但對債市的態度卻相當熱情。根據人行數字,外國機構在中國擁有7130億人民幣(1150億美元)的債券頭寸,自2013年12月以來增加了78%。相比之下,就算A股大幅飈升逾倍,外資機構持有的股票頭寸亦僅為6010億元人民幣,仍不及債券。由此可見,外資其實願意參與中國的寬鬆遊戲,只是青睞債券而拒絕股票。
無可否認,A股肯定是一場大泡沫,其規模竟然足夠把工業企業利潤止跌回升。國統局昨日公布,中國4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2.6%,前值下滑0.4%,該月規模以上工業利潤同比增加120.3億元,其中,投資收益同比增加116.1億元。新增投資收益投資佔新增工業利潤比重達到了96.5%。投資收益包括購買股票、基金、債券、投資子公司等權益性投資和債權性投資取得的收益。
經濟重獲平衡 增外資信心
但話說回頭,4月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0.6%,這當然不是令人興奮的增幅,但卻是一個在低位穩定下來的迹象。隨着企業債發行門檻更低、房地產開發貸又允許展期、加上推出1043個總額達1.97萬億元PPP(公私型合作)項目,踏入第三季經濟回穩的態勢會更明顯。筆者不敢說能把泡沫做實,但經濟重新找到平衡點不再惡化,配合寬鬆貨幣政策,幾個月後外資對股市,特別是中資金融股的看法未必如當前般悲觀。
[江宗仁 還看今朝]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