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羅健熙﹕深圳之行 只是最後的掩飾長青網文章

2015年05月2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5月29日 06:35
2015年05月29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寫政改已經寫到手軟,但當建制派每天都在偷換概念宣揚袋住先時,我也確實沒有餘地不透過這專欄位置也不停地寫這議題。


最近仍有人批評民主黨中央委員會凍結黃成智會籍,個別民主黨成員亦撰文說我們封殺溫和聲音。當然,那些黨友仍不停公開發表與民主黨相異的意見而沒受處分,我想已很清楚顯示出民主黨對少數意見的包容。


回說政改,我鼓勵讀者們多回顧整次政改的過程。


政改第一輪諮詢時,建制派紛紛拋出方案,泛民主派也有10多個符合國際標準的政改方案(部分亦是在《基本法》提委會框架下設計)。


上海、深圳兩次會面,泛民主派均有議員或代表出席,並表達香港市民對真普選的訴求,及在一片「落閘」的風聲中呼籲中央政府不要把框架定得太死。


人大常委會的8•31框架出爐——這個框架比所有在政改第一輪諮詢提出的方案還要保守,連建制派中最保守的方案都比8.31框架開放一點。


佔領運動是香港有史以來最普遍廣泛的政治參與之一,但中央和特區政府沒有任何讓步。第二輪諮詢結果的方案更是對提委會的組成也堅持不變,甚至連兩輪投票都一併踢走。


建制派和部分極溫和民主派仍在提出一些8•31框架內的修訂,如白票守尾門、擴大提委會選民基礎等等,現在看來是一一被拒了。


市民對政改是應該悲觀的。主要的原因是對中央政府的觀察——由8•31落3閘,到近來種種溫和建議不得要領,在在顯示中央根本不願意稍稍放鬆其對提委會和特首選舉結果的操控。在這前提下,政府提出的任何修訂都仍會確保選舉結果可操控為基礎,並以此方案「完成憲制責任」。


安排深圳會面只是裝溫和的一場戲,為過去兩年立場強硬、無心落實真普選作最後的掩飾。


作者是民主黨副主席、南區區議員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