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延伸閱讀﹕美國外交大腦長青網文章

2015年05月3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5月31日 06:35
2015年05月31日 06:35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書名:Think Tanks: The Brain Trusts of US Foreign Policy

作者:Kubilay Yado Arin

出版社:Springer

出版年份:2014

智庫行業在本港的發展仍處於初步階段,世界各地早已滿佈不同大小智庫的足迹,當中更有不少組織是基於戰略需要而出現,為外交部門出謀獻計。以美國為例,當地著名的老牌智庫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創立於1910年,目的便是建立長久和平,更在一戰爆發前提倡組織「國際聯盟」,成為戰後美國總統威爾遜「十四點和平原則」一項主要建議。


有不少評論認為,儘管美國政治架構強調「權力平衡」,涉及外交事務的權力卻往往由總統及行政機關牢牢掌握,許多時候都不受問責束縛。因此,能夠「直達天聽」的智庫建議對政策制訂便十分重要。本論文作者以此為軸,探討近幾十年這些智庫與白宮在外交政策上的曖昧關係,例如有不少政府官員都是前智庫員工,能夠在意識形態上影響施政。同一時間,作者解析智庫工作在近30年間漸漸從單純的政策建議,變成參與政治宣傳工作,藉此配合美國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的轉變,爭取更多生意。前總統小布殊任內大幅招攬新保守智庫「美國新世紀計劃」人員,總算「不負所託」,讓一眾主張單邊主義外交的鷹派人物大展所長。


──中文大學全球研究課程助理講師 馮嘉誠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