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梁美儀﹕長者悲歌長青網文章

2015年06月0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6月01日 06:35
2015年06月01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大家常以香港作為一個先進國際城市而自豪,但本港的安老服務水平,長期以來遠低於可接受水平,最近傳媒揭發大埔劍橋護老院在露天地方脫去留宿長者衣服輪候洗澡事件,才再次令公眾關注香港安老服務的問題,是可慶幸還是可悲?

本港的安老院服務良莠不齊,尤其是那些沒政府資助或買位的私營院舍,基於沒有政府的津助,將價就貨,舍內環境及服務水平,向來為人詬病,但實際上,這類宿位卻在市場中佔最多數。按社署的數字,現時市面上的安老院宿位中,只有36%約26,000個宿位是獲政府津助或買位,其餘都是私營安老院或自負盈虧的宿位。


僧多粥少下,長者即使希望入住環境服務較佳的資助院舍宿位,與等候「上樓」入住公屋的輪候時間相差無幾。社署的統計數字顯示,長者如欲入住津助院舍的宿位,現時平均要等37個月,即使是輪候參與買位計劃的私營安老院,也要輪候8個月。不要忘記,這批排隊入宿的,都是生命已開始倒數的老人家,他們能待多久?


香港這個地方真奇怪,當我們面對多項興建中的基建工程嚴重超支,如高鐵超支逾200億元、蓮塘口岸超支87億及港珠澳大橋超支54億,當局大可面不改容地向立法會申請增加撥款,但面對大批辛勞大半生,只望可安享晚年的長者,政府增撥資源的「效率」卻難以相提並論。政府在2015/16年度投放在安老服務的經常開支約為68億元,在同一年度用以增加資助或合約宿位等增撥的款項,則只有7100萬元。


特首梁振英的政綱主張敬老、愛老、護老,請當局慎重考慮增撥資源增加資助宿位、加快物色地方興建合約安老院舍,同時應加強監管和巡查私營安老院的服務,包括考慮公開曾被社署發出警告信的院舍資料,以便長者及家屬作選擇。


作者是資深傳媒工作者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