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跌市後餘波未了,內地股市大幅波動,上周五高低波幅達6%,但創業板、深圳方面率先再爆上,滬深兩市成交略為縮減,分別有9553億元及9532億元,買盤並不算弱。創業板大升3.2%,雖未即時收復周四所有失地,但全周計仍然上升,已連升6周,帶動深成指亦升逾1%,而今次的「所謂調整」,深市竟然連10天線亦未曾到過,究竟6.5%會否只是一般的波幅,而非調整呢?
滬深兩市一開始便急插,很明顯是斬倉活動。內地由於有跌停版機制,不用像香港般即時被平倉,運作上多於翌日開市前入錢落戶口,券商收不到款項時才會斬倉。但奇怪的是,兩市跌幅才6.5%左右,常規融資不應該會被斬,估計是一些場外配資,甚至是一些槓桿達3、5倍以上的P2P戶口被迫平倉所致。此舉清理了一些實力不足的槓桿客,市場應該會更健康。
中央立場偏放任 料愈趨波動
上周四暴跌,中證監並未有鼓勵之言論,新華社文章也偏向中性,只稱調整能讓牛市更持久,對於短期表現不置可否。及至周末兩融再有收緊之勢,就連平保(2318)亦被個別券商剔出融資範圍。整體來說,中央對股市立場偏向放任,炒創業板、中小股的大家各安天命,大家多不會以高槓桿買入,輸就輸、贏就贏,中央也不來理會。
反倒是滬市是融資主力,特別是大型中資金融股。上周四及周五的表現,證明大股防守力也不強,甚至遜於細價股、神創股,升又升不起,有必要就槓桿上進一步收緊,以防出現大問題。當前另一風險是大盤弱小股強的情況日趨明顯,若大家依然堅守在藍籌中資股還好,萬一大家都發覺勢色不對,同時換馬至創業板、中小企指數等,局面就會頗為混亂,H股亦會受到波及。
較早時出現一宗有趣的消息,就是上海機場遭外資「買爆咗」。上交所指上海機場因在滬股通及QFII等渠道的境外持股總比例已超過28%,接近外資最多可持股三成的上限,將暫停接受上海機場股份的買盤,但投資者仍可以沽出股份。這是滬港通開通以來,首次出現這情况。
A股日益瘋狂,有統計指撇除中資金融股的平均市盈率也已達50倍,外資盡皆畏高下卻出現買爆股,此股必定有過人之處。事實上,上海機場今年預測市盈率僅24倍,市帳率才2.8倍,以其區域性的壟斷地位、尚保持雙位數字增長的基本因素來說,就算不是大平賣,但至少還算是處於投資而非投機水平。
首都機場續新高 短線可跟進
在港上市的首都機場(0694)估值則更便宜,市盈率20倍,市帳率1.76倍。當然,估值折讓事必有因,事關首都機場的空域已飽和,增長只能靠加價,例如航班收費、機場商場的銷售和租金等,潛在增長動力比不上上海機場,因此北京才決定興建首都第二機場來解決此問題。另外,首都機場15年至17年預測股本回報率介乎9%至10%,上海機場則為12%至14%,估值出現差距亦很正常。
論概念,上海尚有迪士尼效應,但北京也有京津冀一體化,長線來說,首都第二機場投入營運後,預料亦會按慣例注入上市公司,屆時收入、盈利以至增長動力均會更上一層樓。現價是否很值博、能否再大升其實已很難判斷,但股價上周續創新高買盤仍強,短線仍可跟進。
[江宗仁 還看今朝]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