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樓價與入息脫鈎 儲錢買樓行不通長青網文章

2015年06月0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6月02日 06:35
2015年06月02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富二代勸喻年輕人,想要置業就要努力儲錢,少看電影、少去日本,好好儲蓄,每月3000元,才有機會入市買樓。此話一出,遭後生仔群起而攻,認為富二代太離地,不知民間疾苦。


我在某報讀了一篇為富二代護航的文章,說省吃儉用每月儲3000元不一定「買唔起樓」,文章有一系列假設:樓市有可能大跌,如果跌三成,加上美國加息,供樓負擔增加,樓市自會調整,屆時儲十年錢(每月3000元計)就應可應付三成首期按揭,上車做業主。以這種種假設為前提替富二代護航,相當「夾硬來」,毫無說服力。


十多年前,新聞界每喜問高官名人:「現在應否入市買樓?」此一問也,經常成為「死亡陷阱」,說不應入市,就等於唱淡,高官名人都不願(怕樓市下挫影響經濟)。但是,如果認為應該入市置業,要是稍後樓價回落,勸人買樓就是累人輸錢,成為千夫所指的「罪人」。後來大家都學乖了,只會給一個模棱兩可的答案。


供應不足錢太多 強力支持樓價

現在,類似的「死亡陷阱」是問年輕人應否「盡快」置業?怎樣才能置業?很明顯,富二代勸年輕人盡量儲錢也許是苦口婆心,但是以目前的樓價計,月儲3000元能夠上車買樓確是天方夜譚,與現實完全脫節。


為實現置業目標努力儲蓄是一種美德,但現實是目前樓價已跟個人入息完全脫鈎,能支撐樓市的主要是上一代的財富(爸媽為仔女買樓),以及來自內地的資金,靠打工儲錢上車無異於望天打卦。


香港樓市從2009年開始上升,升勢雖然在政府推出辣招之後稍為回落,但向下調整幅度較大的是在2011年7月至2012年1月,私樓價格也僅下跌4.4%。樓價持續上升的原因很簡單,一是供應仍然不足,二是香港的錢太多,令樓價有強力支持。


[陳景祥 齊物論]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