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按環境局的都市節能藍圖,到2025年本港的能源強度較2005年減少40%,但實際只節省6%能源。綠色和平及城大能源與環境政策研究中心總監鍾兆偉建議成立配對基金,由政府及長期享受電價折扣優惠的商業用戶共同承擔一半費用,估計涉及款項約10億元,便足夠中電用戶達到每年節能1%的目標,相等於約3億度電,推算每度電費會下調1%。
指電能減產有助降成本
鍾兆偉指出,中電為達到法定減排目標,近年使用天然氣發電比例不斷上升,但天然氣價格遠高於煤,令電費有加價壓力。若中電每年產能減1%,可減少燃料費,換言之電費會下調,亦可降低夏季最高峰用電,推遲投資新機組速度,減輕加價壓力。中電向立法會提交文件顯示,中電2014年的天然氣費用為48億元,若慳電1%,可減少4.8億成本,以去年中電本地售電329億度推算,攤分每度電可減1.4仙,足抵消因慳電而令每度電上升0.33仙。
環境局表示歡迎所有可改善《管制計劃協議》的方案,會在諮詢期間收集市民及團體的意見。中電表示歡迎所有獲大眾支持的節能項目,並會研究建議是否可行。
建議款項擬用於建築物節能
綠色和平認為,政府都市節能藍圖未提出具體辦法推動現有建築物節能。港府2009年推行建築物能源效益資助計劃,撥款4.5億元資助大廈節能,計劃完結後無以為繼,鍾兆偉認為應成立節能基金,供大廈業主或管理公司申請,以更換屋宇裝備,提升能源效益。
鍾兆偉翻查政府調查建築物能源效益數據,發現每年每度電節能成本平均為5.24元(相等於樓宇提升能源效益設備成本兼6年回本期),若每年慳電1%(相等於3.29億度電),每年總節能成本為17.25億元。他建議以該筆款項為基礎成立配對基金,當中一半即8.63億元再加上中電每年達到節能目標獲獎賞的0.93億元,合共9.55億元,建議政府及中電各負責一半,即4.78億元。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