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林智聰﹕用創意關懷愛滋長青網文章

2015年06月0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6月05日 06:35
2015年06月05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早前奧地利男性潮流雜誌以愛滋病病毒感染者鮮血印製出版,雜誌總編輯解釋讀者手持這本雜誌就如擁抱感染者,是不會受到感染,藉此引起大眾關注愛滋,消除歧視。類似的項目亦曾在香港出現,去年慈善團體「關懷愛滋」於世界愛滋病日開動咖啡車,邀請各區途人免費品嘗由感染者親手冲調的咖啡,當中有人樂意支持,但亦不乏神色慌張者。無論是奧地利或香港,這類創新的社會實驗直接衝擊大眾的深層價值。


值得深思的深層價值

以奧地利「血的雜誌」為例,在香港也不乏支持者,但細讀當中留言,如「支持反歧視,記住自己買的時候要無傷口」,看似支持的留言,卻引伸出另一個更值得深思的問題,包括大眾對愛滋病傳播途徑的誤解。愛滋病只會透過血液及體液傳播,而所指的血液是指新鮮血液,這類經過化學處理的血液已不可能傳播愛滋病毒,所以即使傷口接觸都不會感染。另一個例子就是愛滋咖啡車,在網上公開播放並逾10萬瀏覽人次的短片,紀錄了感染者孤獨地等待途人接過咖啡。有人接過咖啡後問「飲唔飲得」,亦有途人接過咖啡後說「我最勇敢唔怕死」。當途人以之為勇時,我們心裏卻慨嘆,要喝下這杯咖啡需要怕什麼?


一貫的預防教育方法未必能夠挑戰有問題的深層價值。衛生署日前公布2015年第一季愛滋病病毒感染數字達173宗,即平均每天約兩宗新增個案,男性佔84%,73%是透過性接觸傳染,當中50%經由同性性接觸感染。另外,29歲或以下透過性接觸傳染佔28%。


社群為本的教育工作

面對特定群組,包括青少年群組、異性戀男士及男男性接觸者社群,放諸四海皆宜的教育工作並不奏效,針對性及兼容創意的項目刻不容緩。把信息推廣,必先了解社群特性、語言及文化。以最近「關懷愛滋」針對青少年群組的項目為例,找來人氣網絡短片製作人薑檸樂拍攝測試宣傳片,提醒青少年定期進行性健康測試,短短一日已吸引逾3萬人次觀看,亦大幅度刺激青少年的測試人數。而針對異性戀男士社群的短片亦剛推出,邀得日本著名女優京香Julia,把成人電影經典情節以樂而不淫的手法重新演繹,更重要是鼓勵安全性行為和及早進行愛滋病測試。這類從社群興趣出發,以創意設計針對性的教育,總比硬銷有效。


當我們走進問題核心,發掘社群深層價值及需要,從而設計出來的項目未為廣泛接受及理解,或會承擔風險;但當穩妥及廣為人接受的方案不再有效時,以社群文化及前線工作經驗出發的項目應當嘗試,這亦是刺激各方參與及反思的良機,當本地的愛滋病個案有增無減,只有拒絕墨守成規或與社群背道而馳的預防方法方為出路。


作者是關懷愛滋政策及傳訊總監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