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誠哥四叔 跑贏樓市長青網文章

2015年06月0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6月06日 06:35
2015年06月06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超人」李嘉誠真的神乎奇技,雖然旗下長實近年少有買地起樓,但透過將長實與和黃重組,將非地產與地產業務分置於兩家新組公司長和(0001)和長實地產(1113),於本周三完成重組而長實地產正式掛牌的一天,兩家公司的市值相比今年1月9日宣布重組時急飈,令超人的總財富約在半年時間大增約760億元!

明報記者 陸振球

差餉物業估價署昨公布,整體私宅樓價指數連升13個月,4月份最新指數為297.1點,比3月的291.5點上升1.9%,再創歷史新高。其中3月曾持平的實用面積在430方呎以下細單位,樓價指數4月卻再升2.16%,而按年升幅更超過兩成。差估署的數據,無疑為樓市好友再添聲勢,也令更多人認為樓市會繼續只升不跌,買樓只會買貴,不會買錯。


樓價連升13月 升幅未及買長實

不過,如大家有留意本欄,筆者在去年8月初時曾撰文《候低買長實 代替買磚頭》,當時說雖然近年樓價大漲小回,但若以極長線而言,買入誠哥的長實股票,其表現其實跑贏香港樓價升幅,更指長實因持有業務和經營國家多元化的和黃,與單只懂得買樓,會更具分散風險作用,且買賣也更靈活。


筆者不想作馬後炮,大家可輕易在網上翻查該篇文章,而讀者若當時有跟隨候低買長實,代替買磚頭的話,短短約9個月的時間,不計已收的派息,所持股票已升值至少五成以上,遠遠跑贏同期樓價升幅。


跟四叔增持恒地 一年賺近五成

事實上,除了跟超人有運行,跟「四叔」恒基(0012)主席李兆基買恒基的股票,對財富增值也大有裨益。四叔近年也一直表示買地產股好過買樓,兼且不是空口說白話,而是一直真金白銀增持自己的股票,而他本周二在業績記會上與大家分享「有師奶有1000萬」的投資故事:「去年2、3月有個師奶問,手上有1000萬應該買樓定買股,我叫佢買地產股好過買樓,佢最後買了恒地,……當時恒地價位38元左右,最近升到60元以上,1000萬變1500萬了。」


物業雜費多 不如揸收租股收息

李兆基續稱,如果當時對方買樓,樓價升不多,但要承擔經紀費、印花稅等,「打個八折,所以結論係我講得很準確」,他再重申今年繼續買股好過買樓的看法,自己亦會繼續增持地產股,又說今年股市累積升幅雖不小,但市盈率相比海外市場仍不算太高,而且有些收租股有穩定收入,股價難跌,派息又固定,好過銀行存款利息,同時不忘推介恒基及新鴻基地產(0016),而他單是5月份已頻頻增持這兩間地產股。


對本港樓市,李兆基則較為看淡,認為政府增加土地供應,大力支持建屋,預計未來兩三年供應量增加,樓價因此不會大升,但由於香港建築成本高,樓價亦不會大跌,「穩穩陣陣,起少少跌少少」。


固然,有人會說買樓有槓桿作用,因一般只付出三成樓價,餘下七成做按揭,那樓價若升一成多,則以已付三成的首期作基數計算,帳面獲利可能已等同四至五成,與過去九個月買長實或恒基的股票賺幅相若。不過,大家要知槓桿操作是雙刃劍,升市時固可放大獲利,但跌市則也會將虧損放大,如只付三成首期而樓價跌了三成,則等同本金百分百損失,君不見九七後樓市大跌,全港曾出現超過10萬個負資產家庭?


買樓槓桿如雙刃劍 賺蝕同放大

配合長實地產掛牌,多家券商也發表撐場報告,不少報告都說該股資產值接近100元,而目標股價可升至80多元。筆者看到其中一份由Jefferies發表的報告,尤其留意當中提及包括長實地產,以及其他主要發展商如新世界(0017)、太古地產(1972)、恒基和新鴻基地產的資本與負債比率(gearing ratio),除了新世界稍高達27.3%,太古地產為16.3%,長實地產則只有15.6%,恒基和新地更低至15.5%,而這5家發展商的平均資本與負債比率為18.7%(圖1),遠遠低於一般人買樓要做七成按揭!


筆者認為,這可反映雖然大多發展商說看好後市,但取態卻是相當審慎,絕不願以高槓桿來經營地產發展!

內地《財新網》引述易居房地產研究院近日發表2014年全國35個大中城市房價收入比資料,揭示哪個城市買房更難些。資料表明,2014年,儘管內地居民收入在增長,但是買房的難度也在增加。愈大的城市買房壓力愈大,深圳雄踞全國城市之首。平均而言,到2014年末深圳家庭買一套100平米的房子,需要耗費一個家庭21.7年的收入(圖2),而且這20多年要不吃不喝才行。


內地人置業難 港人更難

易居地產研究所認為,國內城市的房價收入比應該維持於6至7的合理區間,否則可視之為泡沫區,這些城市的居民普遍都難以負擔置業開支。然而,在報告提到的35個大中城市裏,有26個城市的房價收入比在7以上。


看來,內地樓價也升至不少人難以負擔的水平,不過,香港計算負擔比率,一般是以500多呎單位作參考,但這種樓宇的售價,也已動輒是港人家庭中位收入的十多二十倍!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