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這次專程由德國飛到香港的喜姆瓷像首席畫師Thomas Guenther,即席示範及講解上色過程。喜姆瓷像由陶瓷製作原料、顏料、陶瓷工藝師及繪畫師,均來自德國,而且全人手製作,每一個均獨一無二,可說是集合了德國珍貴的文化於一身。要將平面繪畫做成立體瓷像,工序複雜,需將瓷像分開各個部分製作倒模,之後由工藝師仔細黏合,再高溫燒製成白瓷。一套人手做的模具可製成的陶瓷有限,因為會損耗。燒製後的白瓷,有專門的畫師先替瓷像繪畫臉部,以鋼筆畫出晶亮的眼睛,用極幼細的畫筆描畫眉毛和嘴唇,並用噴槍噴上柔潤的膚色及臉龐上的紅暈,並再次燒製以固定顏色。
嚴格依照原作色彩
Thomas手上的白瓷像已有五官和皮膚顏色,他示範其他部位的上色。「所使用的陶瓷顏料,因含有很微小的玻璃成分在內,當再進火爐的時候,玻璃材質融解,會在陶瓷像形成一層有光澤表面。」而一層顏料更需至少兩小時才能乾透,他們在德國的工作室裏有專門的吹風機來處理。上色的過程非常嚴謹,喜姆修女使用的色彩超過一百種,他需要依據一張顏色編號表來依照取用,不能隨便畫,以保留原有畫作的色彩。粉狀的顏料來自德國的天然礦物,他先將顏料混合專用油,再用畫筆沾上顏料,小心翼翼一筆一畫填上顏色,之後用另一支畫筆擦去多餘顏料,或稍作修改。然後還會在一個色塊之上,加上深色繪成陰影,每個步驟均一絲不苟。時至今日,原來所有喜姆瓷像仍需要經過當地修道院認可,才能推出市面。
80周年瓷像 全球80件
這次80周年發行的三款特別版瓷像,包括Bee Creative、Making Music及For My Sweetheart,全球只有80件。Thomas說以Bee Creative為例,若單是繪製一件,便花上最少五小時。Thomas一邊繪畫,一邊講述:「在過去的美好時光裏,小孩拿起黑板寫字,當時德國的紙張很貴,他們並不能負擔,於是使用這種方式學習。我記得我媽媽小時候在學校裏,也是用這種黑板上課。」瓷像畫架上還能看到喜姆修女的化身——一隻可愛的大黃蜂。瓷像的底座標上限量編號,並有喜姆修女的外甥兼博物館館長Alfred Hummel的親筆簽名。Thomas也會在他繪畫的瓷像底座簽名,有時客人還會請他在瓷像寫上句子,令作品更獨特矜貴。「喜姆瓷像在世界著名的原因是,人們看到瓷像會感到平靜,同時也喚起人們快樂的童年時光。喜姆修女繪畫德國的鄉間風景,那時在1920至30年代,是最平靜的歲月,社會相對寬裕。當人們看到小孩瓷像上的笑臉,也會感到喜悅。」Thomas臉上有溫暖的微笑。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