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未為羅興亞人發聲 被批「不可寬恕沉默」長青網文章

2015年06月1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6月10日 06:35
2015年06月10日 06:35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昂山素姬獲譽為人權鬥士,惟她最近對羅興亞人受迫害一事默不作聲,沒有回應同為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的達賴喇嘛促請她為羅興亞人請命的呼聲,惹來西方輿論批評她保持了「不可寬恕的沉默」。有分析認為,素姬刻意避免與緬甸主流觀點對立,免招反彈,危及政途。


名記者轟昔日良心犯今變政客

英國著名記者哈桑(Mehdi Hasan)近日撰文指出,素姬1991年獲頒諾貝爾和平獎,是「對抗壓迫的重要象徵」,可是她對羅興亞人面臨近乎種族滅絕的困境,卻默不作聲甚至予以淡化,例如2013年她接受BBC訪問時,曾表示羅興亞人同樣需對針對佛教徒的暴力事件「負責」,彷彿看不見羅興亞人在緬甸政府默許下受迫害的實况,將受害人與加害人置於同等立場。哈桑認為,曾是良心犯的素姬如今已成為看重選票多於人命的政客。他甚至指出,素姬若未能為羅興亞人爭取人權,「應考慮歸還和平獎」。


不少西方傳媒分析,素姬及其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正為今年大選拉攏緬甸主流支持,不大可能冒險站在向被排斥的羅興亞人一方,以免影響政治前途。


素姬早前接受加拿大《環球郵報》訪問時自辯,認為那些指摘她的人「只是佔據了道德高地而感覺良好」,沒想過這些責難有何用處。她後來又說,若就人權問題發聲,恐只會令羅興亞人受害,造成更多流血事件。


學者:素姬擁足夠道德資本執言

不過,倫敦大學法律系教授格林(Penny Green)認為,素姬有豐厚道德及政治資本,足以挑戰緬甸的種族主義與恐回情緒,拒絕發聲只會令她成為種族清洗的「共犯」。


(綜合報道)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