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距離政改表決的日子不遠了,我對通過今次政改不感到樂觀。我想藉此篇文章談論一下政改後的香港形勢。
倘普選未解決 料京強硬對2047
如果政改不獲通過,相信最快重啟政改討論的時間會是下一屆政府,最快可以重新落實特首普選的年份是2022年,這可能是最樂觀的時間表,李飛主任也表明得清楚不過,8.31人大決定是長期有效的,即是2022年的普選將會同樣按照8.31人大決定框架。但我認為2022年再落實普選的難度比今天更高,因為按照目前社會趨勢評估,年輕一代不單轉趨激進,更重要的是對中央的對抗態度正不斷增長,對抗愈強,願意妥協的可能愈低。更嚴重的是,現時90後相當部分都對中國缺乏民族認同感,有些甚至主張香港獨立。可以預見的是,不久的將來,可能會有政團或政治人物高舉港獨旗幟參政,將之合理化,並獲得一定程度支持,這股態勢將會形成,一旦政治爭拗變成統獨之爭,社會付出的代價就份外沉重,因為我們無法再團結港人去處理任何民生議題,統獨分歧可以令社會不能和解。
至於中央的態度又如何呢?如果認為因為幾年時間過去會令中央對泛民在政改讓步的話,那就大錯特錯。試想今天內地與香港就不同問題產生矛盾,港人不希望有過多自由行旅客的同時,內地亦有罷遊香港的種種行為。最近,在內地出現了不少關於香港的負面評價,並質疑為何要對香港百般遷就。我擔心這種意見慢慢變成主流意見的時候,中央又如何可以逆這民意,對香港政改寬鬆處理?面對香港獨立意識抬頭,未來又難道會減少中央對國家主權的憂慮?2022年是剛好回歸25年,距離2047年剛剛過了一半,2047年後,基本法第5條所說的50年不變也要結束,對於2047年後的香港,無人知道會如何處理,但2022年之後肯定要就香港2047年後的定位作探討。如果當時連普選爭拗也還未有解決,我相信中央對2047年後的安排當然也會採取強硬態度,這也是邏輯可推斷到的。這樣實在令我們焦慮。
青年總有一天摒棄泛民
有些溫和泛民朋友指出在目前年輕一代的激進理念主導下,只有否決政改才能保住年輕一代對自己的支持。不至於全軍盡墨,然而這只對了一半,因為保住一時,不能保你一世,按照現時政治氣候,年輕一代總有一天會完全摒棄今天的泛民主派議員。主要因為對抗和零妥協的思維主導一切。2022年的時候,泛民議員只會面對更大壓力,歷史只會重演。如果政改得以通過,至少可以借今次機會先行修補香港與中央關係。不至於繼續惡性循環。
筆者嘗試換上泛民的角度出發,500萬合資格選民選出來的特首,可能會做出一些突破,筆者從來都反對在香港進行任何公投,因為公投在香港本來沒有任何法理基礎,然而經過普選產生的特首或許可以在任內承諾就重大議題展開公投,甚至每5年就可能是一次所謂「變相公投」了。普選的影響可謂相當大。
我對今次通過政改不感樂觀,倘若真的被否決,我對香港的前景也感到擔憂。我衷心希望2017年,500萬合資格選民能用手上一票選特首,避免掉進惡性循環的窘境。
作者是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主席、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
倘普選未解決 料京強硬對2047
如果政改不獲通過,相信最快重啟政改討論的時間會是下一屆政府,最快可以重新落實特首普選的年份是2022年,這可能是最樂觀的時間表,李飛主任也表明得清楚不過,8.31人大決定是長期有效的,即是2022年的普選將會同樣按照8.31人大決定框架。但我認為2022年再落實普選的難度比今天更高,因為按照目前社會趨勢評估,年輕一代不單轉趨激進,更重要的是對中央的對抗態度正不斷增長,對抗愈強,願意妥協的可能愈低。更嚴重的是,現時90後相當部分都對中國缺乏民族認同感,有些甚至主張香港獨立。可以預見的是,不久的將來,可能會有政團或政治人物高舉港獨旗幟參政,將之合理化,並獲得一定程度支持,這股態勢將會形成,一旦政治爭拗變成統獨之爭,社會付出的代價就份外沉重,因為我們無法再團結港人去處理任何民生議題,統獨分歧可以令社會不能和解。
至於中央的態度又如何呢?如果認為因為幾年時間過去會令中央對泛民在政改讓步的話,那就大錯特錯。試想今天內地與香港就不同問題產生矛盾,港人不希望有過多自由行旅客的同時,內地亦有罷遊香港的種種行為。最近,在內地出現了不少關於香港的負面評價,並質疑為何要對香港百般遷就。我擔心這種意見慢慢變成主流意見的時候,中央又如何可以逆這民意,對香港政改寬鬆處理?面對香港獨立意識抬頭,未來又難道會減少中央對國家主權的憂慮?2022年是剛好回歸25年,距離2047年剛剛過了一半,2047年後,基本法第5條所說的50年不變也要結束,對於2047年後的香港,無人知道會如何處理,但2022年之後肯定要就香港2047年後的定位作探討。如果當時連普選爭拗也還未有解決,我相信中央對2047年後的安排當然也會採取強硬態度,這也是邏輯可推斷到的。這樣實在令我們焦慮。
青年總有一天摒棄泛民
有些溫和泛民朋友指出在目前年輕一代的激進理念主導下,只有否決政改才能保住年輕一代對自己的支持。不至於全軍盡墨,然而這只對了一半,因為保住一時,不能保你一世,按照現時政治氣候,年輕一代總有一天會完全摒棄今天的泛民主派議員。主要因為對抗和零妥協的思維主導一切。2022年的時候,泛民議員只會面對更大壓力,歷史只會重演。如果政改得以通過,至少可以借今次機會先行修補香港與中央關係。不至於繼續惡性循環。
筆者嘗試換上泛民的角度出發,500萬合資格選民選出來的特首,可能會做出一些突破,筆者從來都反對在香港進行任何公投,因為公投在香港本來沒有任何法理基礎,然而經過普選產生的特首或許可以在任內承諾就重大議題展開公投,甚至每5年就可能是一次所謂「變相公投」了。普選的影響可謂相當大。
我對今次通過政改不感樂觀,倘若真的被否決,我對香港的前景也感到擔憂。我衷心希望2017年,500萬合資格選民能用手上一票選特首,避免掉進惡性循環的窘境。
作者是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主席、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