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中港股市近期似乎受「五窮六絕」魔咒影響,恒指過去一個月下跌超過6.5%,而A股雖然牛市持續,但波幅頻現,常見單日內急插逾200點再以倒升收市更是令投資者心裏如坐過山車般七上八下。若看好後市表現,但又不希望受大盤波動拖累,可選擇專注投資於特定板塊的交易所基金(ETF),以求在金融市場狀况不穩下尋得實體經濟的支持。
下半年貨幣政策仍寬鬆
中國經濟正處於產業升級以及增速放緩的轉型期,儘管2015年經濟增長速度是否會低於7%,市場尚難有定論,但過往由出口主導的增長模式正在向消費內需拉動轉變,且政府繼續保持寬鬆貨幣環境,料下半年仍將有1次減息及降準的措施。
人行日前在其網站上公布了「2015年中國宏觀經濟預測」,稱人行「穩增長」措施將於今年下半年將對實體經濟產生積極影響。報告將2015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漲幅預估下調0.4個百分點至1.4%,但預計下半年通脹率將比上半年有所回升,從而將緩解通縮風險。
報告表示:「雖然上半年經濟增速低於預期,但由於穩增長政策的時滯效應、房地產市場企穩以及世界經濟復蘇等原因,下半年中國經濟環比增速將會略高於上半年。」
透過ETF投資A股 防波動損失
花旗今年年初發布報告稱,隨着城市化的推進,中國消費尤其是服務業佔GDP的比重將逐漸上升,預測家庭消費佔GDP比重將上升1至3個百分點。而高盛此前亦表態看好A股醫藥板塊。投資者若希望在波動市中獲得實體經濟的支持以減少股市大起大落帶來的損失,可透過追蹤特定板塊股票的ETF投資A股市場。
牛市當前,通常投資者為捕捉升勢會有兩種操作方法,一是個股投資,但這需要投資者對公司背景業務有足夠的研究,否則很容易出現大市漲而股票跌的「滿倉踏空」結局。另一種則是選擇投資ETF。港人最熟悉的ETF莫過於跟蹤恆指的盈富基金(2800)以及投資於A股的南方A50(2822)。但前者受恆指回調拖累,後者投資分佈集中於電訊、工業等防守及「舊經濟」板塊,投資回報易被板塊間表現差異所稀釋。
納指主管:亞洲投資者需更多ETF教育
納斯達克集團指數及顧問解決方案主管Robert Hughes認為,投資者可以通過投資單一股票獲得較高的回報,但包括香港在內的亞洲投資者現時仍需對ETF投資獲得更多教育與學習。他表示,ETF投資的目的是在於教會投資者如何進行資產配置,最終在成熟的ETF市場,投資者將更多關注如何通過不同資產類別,以及不同板塊的投資,來降低風險並獲得長期的回報。
港22隻ETF 追蹤內地特定行業指數
在香港一眾ETF中,追蹤內地特定行業指數的ETF共有22隻,範圍涵蓋消費、醫藥、金融、地產、能源以及原材料。如添富中證醫藥(3132)以中證醫藥衛生指數作為跟蹤標的,集中投資內地醫療衛生行業。另外如X安碩可選消費(3001)以滬深300可選消費指數作為相關資產,專注內地消費領域。兩隻ETF中長期回報均不輸跟蹤大盤的交易所基金,同時在近期市况波動時表現亦較穩定。
明報記者
[尉奕陽 理財專題]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