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調整未見恐慌 撈底量力而為長青網文章

2015年06月1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6月11日 06:35
2015年06月11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恒生指數昨日跌301點,收報26,687點,成交金額1441億元。MSCI如期決定暫時不將A股納入指數內,A股迅速消化消息,低開後已止跌向上,港股亦一度靠穩,惟市場突然傳出香港發現疑似「新SARS」個案,引起另一輪拋售,但沒有見到恐慌,似乎只是淡友小試牛刀。疫症發展很難估計,但港股進入易跌難升局面,除非低位見到大成交反彈,否則撈底還要量力進行。


A股未有被納入MSCI指數,並維持MSCI新興市場的評估名單中,MSCI擬與中國證監會成立的工作小組處理餘下問題,有助推動擴大滬港通額度、深港通或QFII/RQFII等工作,對香港金融市場有利。事實上,市場對於A股未被納入MSCI不感意外,A股低開後走高,由流動性帶動升勢沒有改變,但事件引起大家對年底人民幣能否納入SDR籃子的關注,尤其當下中國面對資本外流,人民幣受壓,將限制於貨幣寬鬆政策及操作。


人民幣倘能納入SDR,無疑對人民幣國際化以至提高認受性具重要意義,面對美國加息及強美元,更有緩和資本外流及貨幣貶值造成壓力作用。不過,與MSCI納入A股不同,追蹤指數的基金要「被迫」買貨,SDR並非不是主權貨幣,即使人民幣納入SDR,IMF成員國沒必要因而調整儲備貨幣。


人民幣倘納SDR 助紓貶值造成壓力

再者,人民幣似乎還沒有能滿足主權投資者的需求,據景順今年全球主權資產管理調查,分別有約四成接受調查的央行及國家投資機構,都表示正在尋找投資人民幣資產,但目前全球只有三成央行及一成的主權基金,擁有投資中國市場的配額,反映人民幣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欲要吸引外資流入中國債券及股票,可說是取決於中國對外開放程度。無論人民幣納入SDR預期改變,也左右到中央貨幣寬鬆政策。


交行受惠混改 可趁低吸納

反而,較值得留意是今天國家統計局公布經濟數據,從之前已公布外貿及通脹數據來看,工業及消費數據並不樂觀,但隨着內地樓市回穩及地方政府債務置換展開,固定投資增速出現加快現象,此對下半年是否可以出現復蘇有啟示作用。不過,別簡單把經濟數據疲弱、加大寬鬆、利好A股直接劃成等號,由於A股瘋狂未見產生財富效應刺激內需,反而一步一步抽乾實體經濟資金,影響經濟復蘇,不排除中央隨時下一重手,把股市冷卻,撥亂反正,以目前A股水平,稍有一正式調整,也可以相當驚人。


內地推行利率市場化,壓縮銀行利差,令銀行股一直受壓,但利率市場化卻有望換來加快推動銀行混業經營。交行(3328)為首家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內銀,擬收購證券業務,又有傳引入復星集團及騰訊(0700)為策略投資者等,都朝着混業經營方向走,現價與市帳率1倍左右,估值仍相對偏低,以重上1.2倍目標不是過分,可考慮在調整市下吸納。


[江宗仁 還看今朝]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