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認識中國基金行業長青網文章

2015年06月1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6月16日 06:35
2015年06月16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中港基金互認將在7月1日生效,到時投資A股市場的中國註冊公募基金將可以申請在香港銷售。合資格的中國公募基金多達850隻,資產規模2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在中國基金抵港前,讓我們認識中國基金行業的過去和現狀,了解國情。


理財產品 公募基金居第二

根據中國證監會統計,截至上周五(6月12日),獲中國證監會批准發行公募基金的基金管理公司共96家,其中46家是中外合資,另有5家證券公司、2家券商背景和1家保險公司背景的資產管理公司也取得公募資格。


中國公募基金在大陸的主要銷售管道是銀行,其次是證券公司。基金公司直銷數量也不少。第三方理財公司銷售是近3年才開始。


中國證監會統計顯示,截至2015年4月底,中國大陸的公募基金產品規模達到61997.91億元,已發行的基金2108隻。(5月共發行了105檔新基金,籌集資金近3000億元,還未有正式資料確認。)公募基金投資者數量達到2.2億人,意味着每6個中國人中就有1人投資了公募基金。


從投資者的資產分布來看,基金帳戶資產1萬元以下的投資者佔比最大,約佔51%,1萬到5萬元的投資者約佔33%,而5萬元以上的投資者約佔16%。在各種老百姓理財產品中,公募基金已成為儲蓄以外的第二大理財產品。


中資將取代外資主導地位

順帶一提,信託產品規模增速更猛,4年前就已經超越公募基金。截至2015年3月底,中國信託資產共144,098.59億元。但投資信託產品的最低金額是100萬元,不是老百姓所能負擔。券商管理的集合理財產品投資門檻較低,限定性產品(主要投資在固定收益證券,投資股票不超過20%)最低金額為5萬元,非限定性產品為10萬元。


中國現在的「大資管」時代,公募基金規模沒有優勢。根據中國基金業協會公布的資料,截至2014年底,基金公司管理公募基金規模為4.54萬億元(對,過去5個月猛增了1.96萬億元),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專戶業務規模5.88萬億元,證券公司資產管理業務規模7.95萬億元,期貨公司資管業務規模124.82億元,私募基金管理機構資管規模約2.14萬億元。


根據香港證監會的基金管理活動調查,截至2013年底(2014年資料還未公布),香港的基金/資產管理規模為160,070億港元,源自海外投資者的資金達到113,820億元,佔基金管理業務總資產的72%。香港本地的資金規模,實在不大。


公募基金互認是香港、大陸金融產品互通的試金石。如果試驗成功(焉有不成功之理!),其他投資和保險產品也會陸續互認。這是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必經之路,沒有什麼給香港「着數」的說法。在這過程中,中資金融機構替代外資主導香港市場,是可預見的事。


mfchan@nobleapex.com

御峰理財董事總經理

[陳茂峰博士 峰哥EQ]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