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打造低碳智能城市 香港可作先鋒長青網文章

2015年06月1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6月17日 06:35
2015年06月17日 06:35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編按】氣候變化為人類帶來重大挑戰,今年12月在巴黎舉行的聯合國氣候峰會肩負訂立新的國際公約,指引全球未來減排目標以阻遏暖化的重任。繼去年後,歐盟今天再舉辦「氣候外交日」,歐盟成員國駐港代表聯合在本報撰文,指出推動全球攜手減排的重要性及香港可發揮的作用。


科學家同意人類活動令極端天氣事件增加,珠三角受災尤其嚴重。去年是香港史上最熱的一年。困擾香港和多個中國城市的空氣污染問題,成因與氣候變化相同:燃燒化石燃料。


香港天文台指出,如全球沒有一致行動,香港或面臨更多颱風、水浸,瘧疾和登革熱等疾病亦會肆虐。聯合國將於12月在巴黎召開氣候變化大會(COP21),希望就採取全球行動達成協議,因此今年是全球氣候政策的重要一年。


港盼2025年前減40%能源強度

幸好,香港政府、商界領袖和市民已意識到不能再作壁上觀。香港已制定氣候變化行動綱領,目標是在2025年前削減能源強度40%,並在2020年前減低碳強度50至60%(包括削減排放量19至33%)。我們還可以透過潔淨能源、提升能源效益、推動綠色建築、發展更可持續的交通工具、推廣可持續消費等方式去實現經濟「去碳化」。


更重要的是,香港有充裕的條件成為中國及亞洲區內數一數二的低碳智能城市。我們希望香港在COP21召開前以進取的政策,深化其領導角色。


氣候變化不止是挑戰,更是發展經濟的良機。歐盟已證明經濟增長可與溫室氣體排放量脫鈎。我們在1990至2012年間,削減溫室氣體排放量19%,同期經濟增長45%,而發展「綠色經濟」更創造了大量職位。有此佳績,全賴訂立具法律效力的目標。我們希望在2030年前削減排放量「最少」40%(對比1990年的水平)。眼前是無數創新、締造經濟價值及確保持續增長的機會。世上沒有別的城市像香港這樣有潛力去走這條路。


「綠色」經濟可創造大量職位

香港和歐盟應攜手共創低碳未來。歐盟及其成員國樂於分享氣候行動及綠色發展的經驗和知識。為提高香港各界對氣候的關注,歐盟辦事處及各成員國領事館致力接觸決策者、企業、科學家、金融專家、非政府組織、學生及公眾。由於法國將主持COP21會議,法國領事館未來數月將舉辦連串COP21座談會、科學講座、展覽及教育活動。


要防止全球氣溫較工業化前的溫度上升多於2度(以避免災難後果),各國必須在COP21上達成協議。歐盟希望COP21可按「共同但有差別的責任」原則及各國自身能力,訂立適用於所有國家的法律框架。


未來15年需投放89萬億美元

應對氣候變化需要龐大的財政資源。未來15年,全球需為此投放約89萬億美元。歐盟承諾透過綠色氣候基金支持「氣候」融資,亦是基金的最大捐助者,但單靠公共資源並不足夠。中國預計每年需投放約3,220億美元,但只能以公共資源支付其中15%。作為中國的國際金融中心,香港可利用金融創新引導私人資金參與中國及亞洲的「氣候」融資。


中國可於COP21發揮領導角色

歐盟及其成員國將竭力確保COP21取得成果。七大工業國領袖最近在德國峰會上承諾在本世紀末前淘汰化石燃料,正好指示了未來的方向。沒有中國的參與,巴黎大會當然難有建樹。鑑於近日的形勢發展令人鼓舞,我們期待中國在COP21上發揮更積極的領導角色。香港的角色同樣重要,作為C40城市氣候變化領導小組的成員,香港具備發展低碳都市的經驗,有助中國制訂整體氣候策略。


「綠色發展」對香港有益無損,歐盟及其成員國已準備就緒,日後將與香港、中國以至全世界通力合作。


歐盟駐香港及澳門辦事處主任彭家傑 代表各駐港歐盟成員國領事館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