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新一屆區議會選舉將於今年底舉行,很多地區工作者都摩拳擦掌,在各場合增加曝光面對選民,對議席虎視眈眈,有的尋求連任,有的因取消委任制而轉戰直選,有政壇老手更有新鮮人,甚至有準候選人視區議會議席為循區議會(第二)功能界別選舉晉身立法會的途徑。
議員給大眾的印象理應是為社會做實事,然而,很多議員給市民的感覺是離地的,只見「成功爭取」的海報或橫額算是向選民匯報,或派發約見某部門官員的單張交代「成績」,「地區工作」只是作拍照紀錄,「有圖有真相」卻是給人「做騷」的負面印象,大時大節「開倉派米」是指定動作,卻未有以輪候者半夜排隊日曬雨淋的心態出發,似乎,幕前的「樂於助人」只是掩飾了政客的自私虛偽。更多時候,議員並未有花太多時間在地區層面聆聽選民的意見和反映,而是忙於以議員身分出席權貴的聯誼慶典活動,巴結達官貴人,真是諷刺,似乎,議員未有認清他們的老闆應是普羅大眾,而借議員身分達到其他目的。
視議席為優差兼職 本末倒置
議員是代議士,為民請命天經地義,更何况是受公帑俸祿,更加應放下身段和私心,以服務社會為首要工作。可是,眼前所見的部分議員似乎偏離了對選民的承諾,只把議員席位視為「一份工」或優差,或只是一份有額外收入的兼職,甚至乎是把議席視作身分的象徵,有點兒本末倒置。猶幸,委任區議會制度將成歷史,新一屆當選的區議員均會經歷直選的洗禮,優勝劣敗,選舉分勝負,選民派發成績表圈點功過,表演差的政客被淘汰要離場,新任議員有了民意授權,為社區發聲將更名正言順。
甚至有區議員視議席為晉身立法會的踏腳石,自以為在地區議會層次略有知名度和成績,便看上了立法會議席的肥肉,擇肥而噬,其實,兩級議會的職能有別,立法會議員的服務對象更廣,並不是每名區議員均能勝任立法會議員的崗位,即使有人抬轎勉強躋身立法會,兩級議會會議不能兼顧,出席率偏低,兩頭不到岸,力不從心,形象受損,議會也不是沒有「人辦」,這是背棄了當初對選區選民的承諾。
議員議席應是一份使命而不是一個身分,需要向選民交代,並不應是一件政治錦衣裳,當選了議席更要時刻牢記議員誓詞,對選民不應過橋抽板,應以社區服務為本。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議員身分能使政客達至名成利就,也能身敗名裂。與其靠蛇齋餅糉籠絡街坊,倒不如靠實力和平時對社區的投入,選民的眼睛是雪亮的。
作者是清華大學法律碩士候選人
議員給大眾的印象理應是為社會做實事,然而,很多議員給市民的感覺是離地的,只見「成功爭取」的海報或橫額算是向選民匯報,或派發約見某部門官員的單張交代「成績」,「地區工作」只是作拍照紀錄,「有圖有真相」卻是給人「做騷」的負面印象,大時大節「開倉派米」是指定動作,卻未有以輪候者半夜排隊日曬雨淋的心態出發,似乎,幕前的「樂於助人」只是掩飾了政客的自私虛偽。更多時候,議員並未有花太多時間在地區層面聆聽選民的意見和反映,而是忙於以議員身分出席權貴的聯誼慶典活動,巴結達官貴人,真是諷刺,似乎,議員未有認清他們的老闆應是普羅大眾,而借議員身分達到其他目的。
視議席為優差兼職 本末倒置
議員是代議士,為民請命天經地義,更何况是受公帑俸祿,更加應放下身段和私心,以服務社會為首要工作。可是,眼前所見的部分議員似乎偏離了對選民的承諾,只把議員席位視為「一份工」或優差,或只是一份有額外收入的兼職,甚至乎是把議席視作身分的象徵,有點兒本末倒置。猶幸,委任區議會制度將成歷史,新一屆當選的區議員均會經歷直選的洗禮,優勝劣敗,選舉分勝負,選民派發成績表圈點功過,表演差的政客被淘汰要離場,新任議員有了民意授權,為社區發聲將更名正言順。
甚至有區議員視議席為晉身立法會的踏腳石,自以為在地區議會層次略有知名度和成績,便看上了立法會議席的肥肉,擇肥而噬,其實,兩級議會的職能有別,立法會議員的服務對象更廣,並不是每名區議員均能勝任立法會議員的崗位,即使有人抬轎勉強躋身立法會,兩級議會會議不能兼顧,出席率偏低,兩頭不到岸,力不從心,形象受損,議會也不是沒有「人辦」,這是背棄了當初對選區選民的承諾。
議員議席應是一份使命而不是一個身分,需要向選民交代,並不應是一件政治錦衣裳,當選了議席更要時刻牢記議員誓詞,對選民不應過橋抽板,應以社區服務為本。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議員身分能使政客達至名成利就,也能身敗名裂。與其靠蛇齋餅糉籠絡街坊,倒不如靠實力和平時對社區的投入,選民的眼睛是雪亮的。
作者是清華大學法律碩士候選人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