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社評﹕臨陣退席激起民憤 內閣改組或可紓解長青網文章

2015年06月2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6月20日 06:35
2015年06月20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建制派議員在政改方案表決時臨陣退席,讓方案以8:28的懸殊比數被泛民議員否決了。這個結果,讓支持政改通過的市民都無法接受。部分涉事的建制派議員事後聲聲致歉,或哽咽或涕淚連連;始作俑者的議員更表示願意負起全部責任,但是一番聲情並茂之後,未見他們顯示怎樣負責。臨陣退席太離譜了,傷害了大批市民的感情,涉事議員若非做戲,就應該主動提出如何問責,以顯示真心誠意,否則他們只是在鏡頭面前的又一次表演而已。


自承責咎又道歉

惟未見確切承擔

今次政改,支持通過方案的市民一直多數,但在社會氛圍愈趨激進下,這種情况並非理所當然的。那是因為若方案獲通過,有激進組織恫言社會無安寧,泛民議員也說過社會秩序或有亂象。即使如此,不少市民仍然頂着有形無形壓力,支持通過方案,期望落實普選特首,推進民主進程。表決之前,由於泛民議員堅持綑綁,拒絕調整立場,社會普遍預期政改方案會被否決。不過,支持通過的市民期望建制派議員戰至最後一刻,把大多數市民的意願帶入議會,並在表決時顯現出來;結果是建制派議員有虧職守,辜負了市民的託付。


涉事建制派議員坦承是為了等候劉皇發議員返回投票,他們之間因溝通不足退場而產生了誤會,絕無什麼陰謀詭計,云云。事態過程從電視直播所見,有個別議員臨時起意,串連其他建制派議員退場,而少數議員的身體語言則說明他們不知就裏,根本不懂得反應,因此事態純屬「蝦碌」,大概可信。即使如此,這樣的交代仍未觸及最根本的問題,就是劉皇發議員在席投票為何那麼重要,「等埋發叔」這個信息竟然可以動員民建聯、工聯會和經民聯等建制陣營中堅力量,連籌備經年的「票決」關鍵時刻也可以說不顧就不顧;劉皇發到底有什麼鮮為人知的魔力,令到那麼多尊貴議員甘願拋下莊嚴任務?正常心智的人都無法理解。此乃記憶所及議會表決僅有的咄咄怪事。


現身交代的議員把事態形容為低級錯誤,自責自咎,又道歉,又哽咽也落淚,個別議員更把責任攬上身,願負全責,云云。接下來,他們如何顯示負責,卻是未見提及。臨陣退席極其嚴重,不能口頭說說就過關,應該要確切負責或問責;聲稱願負全責的始作俑者議員,若屬真心誠意就該主動請辭,以切實行動承擔責任。事實上,個別議員已經成為笑話,在市民心目中的形象本已負面,現在更是不堪,如果戀棧下去,勢必成為建制派的負資產,構成更大拖累。若為建制派形象利益計,這些人自行了斷議會生涯,或是最大貢獻。


撤換部分行會成員

可為政府帶來新氣象

有議員或認為議席是由選舉產生,縱有不是,他應否留任該在下次選舉接受選票檢驗。這個說法有一定道理,立法會議員由選舉產生,他們可以利用既定程度暫時保住議席,可是涉事議員中有人兼具行政會議成員身分,不經選舉產生,而是由行政長官委任;若他們真的願意負責,可以考慮辭去行政會議成員。其實,臨陣退席除了匪夷所思,還反映參與者的「智慧」問題,這樣的人圍繞着特首,與聞機要並出謀獻策,事涉公衆利益,以他們的識見和能力,市民豈能還有信心。這類議員自行引退最好,若他們戀棧,特首也應該從維護政府威信和維繫市民信心的角度,考慮撤換部分行會成員。


舉世政府在施政不暢、民望低落之時,內閣多會執位,換掉一些人,加入新血,以嶄新形象爭取民衆認同。現屆政府就職之初,醜聞連連,當時已有意見提出更換備受爭議或不稱職官員,以利推動政令。但是,當局不為所動,結果是3年來施政成效如何,市民心中有數。或許問責官員涉及中央任命,難以更換,不過行政會議成員作為特首的顧問,毋須中央任命;未來兩年,現屆政府若要在形象和施政方面讓市民感覺有新氣象,更換幾名行政會議成員,或許可以收到一定效果。


特別是今次臨陣退席事件,當局不宜輕忽支持通過政改方案市民的憤怒情緒,他們一般較內斂,不若激進人士立即訴諸行動,但是潛藏的怒火若在一定場景爆發,「破壞力」不容小覷。這類市民的憤怒會在什麼場合宣泄出來?選舉是其中最大可能,他們可以藉手中一票教訓一些人,因此如何紓解今次民憤,不單建制派要考慮,執政當局也要研判。確切問責,撤換一些行政會議成員,應該是目前的恰當選項。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