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上星期介紹的五香肉丁據說大家很喜歡,可說是港人送飯送麵的必備菜。
同樣的佐飯恩物在台灣必定是肉燥了,今次介紹一個肉燥簡單版本。
不過要小心肉燥太下飯,一個不留神可能會吃下人雙倍的飯!
■材料
豬肉50克(2/3梅頭肉,1/3 豬腩肉)
舞茸菇(或冬菇)100克
乾葱3粒
葱2至3條
蒜頭3瓣
醬油60毫升
紹興酒100毫升
冰糖1小匙
油1大匙
*自選調味*
五香粉 適量
辣椒粉 1大匙
■做法
1. 豬肉汆水再切碎,菇切碎,乾葱、葱切末、蒜頭壓成蓉備用
2. 鑊加油燒熱,加菇、乾葱,大火翻炒至水氣全消並有香味
3. 加入肉碎再翻炒至微焦和有香味(視乎豬肉肥瘦,太瘦可加少許油)
4. 加少許油,加葱末、蒜末再炒香
5. 加醬油炒香,再加紹興酒、冰糖和適當的水*,大火煮開,再轉小火煮1小時
■小貼士
*用真空煲或壓力煲因水分蒸發較少,可放少點水。若用壓力煲,煮大約15分鐘便可
*水可預多些,以免煮乾。煮後若水多,要收乾一下水便可
美味關鍵:炒得香
煮肉燥的要點是要炒香,不可求其炒至變色便算,否則猶如水煮豬肉,做出來的肉燥便不夠香味。一般多用冬菇,但用其他菇例如舞茸菇也可。菇要切碎些,作用是令肉燥更加香滑,只有肉的肉燥口感會「嚡」。辣椒粉分量可依個人口味加減,不加也可。五香粉也是可加或不加。講究的肉燥會用鮮炸的油葱酥,不過我們的快速版只把乾葱炒香便足夠。通常煮肉燥會預多一些,冷凍保存,翻熱吃很方便。再吃時翻熱時可加些麻油,葱花會更美味。肉燥非常百搭,鋪在白飯、麵或是烏冬上,或是炒雜菇、蔬菜或是豆腐時加一些均十分惹味。
豬皮增加肉燥膠質
肉燥的做法可以千變萬化,不過最緊要的當然是主角的肉。除了肉要質素好,肥瘦也是很重要。雖然有不少做法會用肥腩肉,又或是用胛心肉配豬油渣(把肥膏切粒炸香便是豬油渣)。不過對家常菜來說實在太肥膩和不健康了。另外為了令肉燥黏稠一些,會加入豬皮來增加肉燥的膠質,(豬皮汆水後在最後加入一起鹵煮)或是加入醬油膏(含碳水化合物)。筆者最後便用了23梅頭肉(用胛心肉也可)混入13豬腩肉,若不夠油才再加少許食油。這樣便不用擔心吃太多豬油難消化,而且豬腩肉當中已有一定膠質,也不用加豬皮了。另外冰糖甜味較溫和,而且可以令肉增添光澤。想肉燥顏色深一點,可加少許老抽。老抽色澤雖深,但鹹味較少,主要用來添色。
「肉燥」與「鹵肉」有不同
台灣料理在香港也有不少,大家知否肉燥飯與鹵肉飯兩者原來有明確的分別。鹵肉是指用帶皮的豬腩肉,切成較大塊而煮成,而肉燥則是用肉末煮成。肉燥可用腩肉但不是必須,例如用胛心肉加豬油。兩者都是鹵煮,「鹵」是指用醬油、葱、薑、蒜等佐料加水烹煮食物,使其入味的意思。鹵肉與肉燥相比,鹵肉會較肥膩,肉燥則較清爽。據說台灣北部與南部,鹵肉與肉燥的叫法也有差別。另外還有一種炕肉飯(焢肉飯、爌肉飯),把一大塊豬五花肉鹵煮,不切而直接吃呢!
作者簡介
日常無國界功能式料理,現代營養迷思反思;追求自然健康的美食主意者。
cookeatponder.blogspot.hk
文、圖/ William & Sandy
編輯/高卓怡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