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涓流﹕政改方案的否決與未來長青網文章

2015年06月2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6月23日 06:35
2015年06月23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擾攘多時的香港政改,在日前的方案表決中,竟然出現了戲劇性的場面。由於建制派議員內部的協調和溝通出了問題,擺了「世紀大烏龍」,不但着實輸掉了本來就沒有多少贏面的表決,而關鍵是輸得難看而令人難堪。如同在一場足球賽中,造越位戰術失敗,反被對方借機進了一球,輸球又輸臉。電視上,建制派議員們灰頭土臉,陣營內士氣受挫,一片愁雲慘霧。事情所反映出來的,不僅是個別建制派議員現場的判斷應變能力和內部組織溝通的技術性問題,更暴露了建制派內部所累積下來的互不買帳、人心渙散等團結上的問題。軍心不齊、組織不力就披掛上陣,加上陰差陽錯,鑄成大錯。操盤者固然難辭其咎,北京和建制派內部更應在多方面深刻反省。


那邊廂,可想而知,反對派彈冠相慶,感到總可以藉此暢快淋漓地出一口烏氣,高呼「天意」之餘,更不放過利用對手犯下如此低級錯誤的大好機會,肆意「糟質」,無情嘲諷,着實亢奮了一陣子。那些想通過「暴動爭取民主」的人看來也暫時沒有用武之地了,畢竟大嶼山不是井崗山,維多利亞港也不是梁山水泊,况且自己也都還沒有做好「頭顱擲處血斑斑」的準備。對於政改未能通過,他們應該比別人都更慶幸。


香港民意之撕裂、社會之對抗到了如此地步,不妨設想政改方案一旦通過,不知道會出現什麽狀况。雖然政府聲稱會對暴力違法的行為進行打擊,但經驗告訴我們,受傷的決不會只是那些違法的騷亂分子,創傷的結果要由社會來承擔的。反對派中的溫和派湯家驊說, 正是考慮到這樣的原因,他會投反對票(大意)。這點多少或也可以理解。


但無論未來香港的政改方向如何,有幾點是不能忘記的:

(1)香港始終是中國的一部分。中國是從世界戰略的眼光看待香港事務。崛起的中國,正面對更為複雜的戰略格局,從而覺得有必要保持警覺的戰略考量。


(2)「在香港,爭取民主,不能不考慮中國因素。」—— 民主黨張文光總結了20多年在香港搞民主運動的歷程,說出了他的體會。這也側面說明,香港的民主不能脫離內地的民主和社會發展進程和現實,同時,民主發展一定要有過程。


(3)北京在內地的民主制度仍隨國情未達理想的環境下,已經最大程度上給予了港人內地人民尚未享有的自由和民主。這點,說得不好聽。是北京單方「賜給」的,不是憑香港的力量「爭」來的。(要立即實現所有中國人同等的民主自由和平等權利?——明天撤銷羅湖關!如此惠民措施,定受內地廣大人民群眾舉腳贊成!如果受用,陸續有來喔。)


(4)香港和內地的對立對抗,結果必是雙輸,絕非香港之福。香港不能不依賴內地(一閂水喉就玩完,遑論其他?),而今天的內地,可以承受不用依賴香港的後果。


(5)如果看法律條文,政改方案並沒有違反《基本法》。一國在前,兩制在後。遊戲一開始,規則就定了的。(如果不高興?兩國兩制?國人可會答應?那就唯有一國一制囉!學生前些日子燒基本法,民主黨急忙出來切割,畢竟有多名大狀押陣,尚未糊塗,還算知道好歹。)


(6)香港近年的狀况,令很多年輕人都感到迷惘和困惑,從而對現實不滿。這點不可否認,既可理解亦感同情。本人並無治港良方,但起碼知道,用對抗北京的辦法不能解決他們的問題。 (如果想搞「港獨」? 等阿媽叫你返屋企吃飯時,話畀老竇知,可能會被「兜巴升」你送飯!)


反對派勿綁架港人試探北京底線

民主是個好東西,也是港人的追求。但洪秀柱都說過,不要把爭取民主當成是對抗13億中國大陸人民的工具。雖然隔着海峽,她比我們身邊的一些人可能看得更清楚。民主不應該是目的(這點或也還可以討論),民生的問題則無時不刻需要面對。香港和內地的關係,今後仍然會受到考驗。孟子言:「大事小以仁,小事大以智」。 香港的反對派應該明白這樣的道理,勿以綁架港人的利益用種種之不智之舉去試探和衝擊北京守仁之底線。


未來香港在民主發展和改善民生的道路上,建制派和泛民派的博弈將會是常態。


政改方案被否決後,泛民應該明白是時候回到民生議題上來了,不要再在民生議題上總是以「破壞者」的角色出現;建制派在重振旗鼓之餘,切勿將所有希望寄託在未來讓反對派「票債票償」的結果上而輕視對手,畢竟泛民也代表了相當一部分人的訴求。多年後,回過頭來審視今天政改表決結果在香港民主進程中的意義,人們還會否有些什麽看法呢? 讓未來告訴今天吧!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