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立法會否決政改方案之後,特首梁振英除了表達極度失望之外,呼籲各方放下爭拗,在各個社會、經濟和民生議題上凝聚共識,共同為香港前途努力。梁振英的呼籲必須得到各方配合,特別是泛民議員改弦更張,不再在議會癱瘓政府施政才有可能達至,否則一隻手掌拍不響,梁振英的希冀只會淪為主觀良好願望而已。梁振英現屆政府餘下兩年,任內會否交出更亮麗的成績單,與泛民議員的取態有很大關係,他們會放過梁振英嗎?這是問題所在。
未來兩年施政良窳
泛民取態影響重大
還有6日,梁振英就任特首滿3年。針對他的最新年度《施政匯報》,從市民角度,或許認為他在競選政綱的一些承諾,例如全民退休保障和標準工時等,進展不大。不過,總的而言,梁振英統率特區政府在金融、經濟、民生等方面都取得一定成績。現在政府財政健全,庫房充盈,基本上全民就業,通脹率偏低等,特別是過去3年致力增加土地供應,房屋供求失衡現象已經開始呈現扭轉之勢。政績不應因人而廢,3年來香港在一些方面取得進展,這是事實。
梁振英呼籲凝聚共識建設社會、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在歷經政改爭議而使社會撕裂之後,香港確實需要休養生息,擺脫無休止的政爭困擾,致力在社會經濟民生領域事務,追回與鄰近地區、國家相比已經較滯後的情况。這個重點轉移不會有人持異議,而「後政改」時期,本港在政制以外事務,能否取得較大發展,議會是否回復正常運作,十分關鍵。
對於梁振英表明冀與立法會、持不同政見朋友建立「新的、和諧的合作關係」,泛民議員質疑其動機,認為他並非伸出橄欖枝,只為爭取連任鋪路而已;連梁振英順應泛民議員訴求,把提交財委會的11項撥款申請,排在創新及科技局之前審議,也未見熱切回應。因此,未來3次財委會會議會否有泛民議員拉布,以致未能完成餘下議程,尚在未知之數。
事實上,去年10月佔領行動最熱熾之時,泛民議員公開宣布在立法會採取一系列不合作抗爭,表明除了迫切、沒有爭議的民生議題之外,其他政府申請撥款都不會通過;他們表示會採取透過發問、質詢、拉布等方式癱瘓政府施政。不合作抗爭開展之後,多數輿論不以為然,惹來市民不滿,泛民議員則以監察政府使用公帑來包裝其行為。當時,泛民議員的做法,有說是針對梁振英,不過輿論質疑為何市民要為此付出代價?另外,有說「癱瘓」策略為爭取有真正選擇的普選,輿論則質疑為何拖垮政府就可以達至民主?這兩個問題,泛民議員都無法解答。既有「癱瘓政府施政」言之在先,泛民議員即使強辯也只是顯得狡辯而已,公衆看在眼裏,所謂抗爭為民的道德光環,開始喑啞褪色。
泛民議員宣示過的不合作抗爭,迄今未見宣布已經結束。或許他們認為「不再提起就是沒有了」,但是曾經表明要癱瘓政府,怎麼可能含含糊糊就過關呢?泛民議員必須就此有明確宣示,否則他們在議會內鬥倒政府的策略,公衆會認為仍然有效。梁振英提出「新的合作關係」,泛民議員冷待,或許此乃反映出他們不放棄不合作抗爭的真實一面。梁振英的「後政改」施政重點能否如願,泛民議員起着關鍵作用,其理在此。
開拓經濟新增長點
解開土地使用桎梏
不過,無論泛民議員有什麼盤算,施政總要向前行。既有成績不應該炫耀,未來開拓發展更重要。過去幾年因為全球經濟不景,本港經濟增長面對嚴峻挑戰,本年度財政預算案預期增長只有1%至3%,若經濟低迷成為新常態,則在推進社會建設、改善民生方面會帶來不利影響。因此開創新產業,成為經濟增長的新火車頭,應該是未來施政重點。創新科技對於經濟增長的貢獻,本來可寄予厚望,只是成立創新及科技局的撥款申請在立法會已經耽擱3年了,今次會否再次因為拉布而繼續「難產」,完全由泛民議員決定。
另外,未來兩年,梁振英若能統率政府解開土地使用桎梏,那將是莫大政績。本港許多深層次矛盾都與土地有關,若有足夠土地供應,而且由政府主導,則整體社會有望鬆綁,屆時置業難、租金高昂、各行百業生存發展受窒礙等狀况都可獲紓緩。未來兩年,政府在填海造地、劃出少許郊野公園土地供各方面發展之用,只要這兩項取得進展,即使只是開了頭,有空間讓下屆政府跟進,也算是顯著成就。且看梁振英能否率同政府交出這項成績。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未來兩年施政良窳
泛民取態影響重大
還有6日,梁振英就任特首滿3年。針對他的最新年度《施政匯報》,從市民角度,或許認為他在競選政綱的一些承諾,例如全民退休保障和標準工時等,進展不大。不過,總的而言,梁振英統率特區政府在金融、經濟、民生等方面都取得一定成績。現在政府財政健全,庫房充盈,基本上全民就業,通脹率偏低等,特別是過去3年致力增加土地供應,房屋供求失衡現象已經開始呈現扭轉之勢。政績不應因人而廢,3年來香港在一些方面取得進展,這是事實。
梁振英呼籲凝聚共識建設社會、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在歷經政改爭議而使社會撕裂之後,香港確實需要休養生息,擺脫無休止的政爭困擾,致力在社會經濟民生領域事務,追回與鄰近地區、國家相比已經較滯後的情况。這個重點轉移不會有人持異議,而「後政改」時期,本港在政制以外事務,能否取得較大發展,議會是否回復正常運作,十分關鍵。
對於梁振英表明冀與立法會、持不同政見朋友建立「新的、和諧的合作關係」,泛民議員質疑其動機,認為他並非伸出橄欖枝,只為爭取連任鋪路而已;連梁振英順應泛民議員訴求,把提交財委會的11項撥款申請,排在創新及科技局之前審議,也未見熱切回應。因此,未來3次財委會會議會否有泛民議員拉布,以致未能完成餘下議程,尚在未知之數。
事實上,去年10月佔領行動最熱熾之時,泛民議員公開宣布在立法會採取一系列不合作抗爭,表明除了迫切、沒有爭議的民生議題之外,其他政府申請撥款都不會通過;他們表示會採取透過發問、質詢、拉布等方式癱瘓政府施政。不合作抗爭開展之後,多數輿論不以為然,惹來市民不滿,泛民議員則以監察政府使用公帑來包裝其行為。當時,泛民議員的做法,有說是針對梁振英,不過輿論質疑為何市民要為此付出代價?另外,有說「癱瘓」策略為爭取有真正選擇的普選,輿論則質疑為何拖垮政府就可以達至民主?這兩個問題,泛民議員都無法解答。既有「癱瘓政府施政」言之在先,泛民議員即使強辯也只是顯得狡辯而已,公衆看在眼裏,所謂抗爭為民的道德光環,開始喑啞褪色。
泛民議員宣示過的不合作抗爭,迄今未見宣布已經結束。或許他們認為「不再提起就是沒有了」,但是曾經表明要癱瘓政府,怎麼可能含含糊糊就過關呢?泛民議員必須就此有明確宣示,否則他們在議會內鬥倒政府的策略,公衆會認為仍然有效。梁振英提出「新的合作關係」,泛民議員冷待,或許此乃反映出他們不放棄不合作抗爭的真實一面。梁振英的「後政改」施政重點能否如願,泛民議員起着關鍵作用,其理在此。
開拓經濟新增長點
解開土地使用桎梏
不過,無論泛民議員有什麼盤算,施政總要向前行。既有成績不應該炫耀,未來開拓發展更重要。過去幾年因為全球經濟不景,本港經濟增長面對嚴峻挑戰,本年度財政預算案預期增長只有1%至3%,若經濟低迷成為新常態,則在推進社會建設、改善民生方面會帶來不利影響。因此開創新產業,成為經濟增長的新火車頭,應該是未來施政重點。創新科技對於經濟增長的貢獻,本來可寄予厚望,只是成立創新及科技局的撥款申請在立法會已經耽擱3年了,今次會否再次因為拉布而繼續「難產」,完全由泛民議員決定。
另外,未來兩年,梁振英若能統率政府解開土地使用桎梏,那將是莫大政績。本港許多深層次矛盾都與土地有關,若有足夠土地供應,而且由政府主導,則整體社會有望鬆綁,屆時置業難、租金高昂、各行百業生存發展受窒礙等狀况都可獲紓緩。未來兩年,政府在填海造地、劃出少許郊野公園土地供各方面發展之用,只要這兩項取得進展,即使只是開了頭,有空間讓下屆政府跟進,也算是顯著成就。且看梁振英能否率同政府交出這項成績。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