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吳志森﹕「甩漏」無法完全解釋 政改方案的災難結果長青網文章

2015年06月2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6月24日 06:35
2015年06月24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就「修改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產生辦法的議案」,出席:37,投票:36,贊成:8,反對:28,結果:否決。看着立法會秘書處發出的表決名單:心中不禁泛起疑問:50年後,歷史將怎樣記載這齣鬧劇?我們的子孫只要稍為用腦,28對8,誰都會提出相同的疑問:特首選舉方案肯定不得人心。


「真理部」早已發功,只講泛民綑綁否決,隻字不提建制議員集體離席,只剩8名「不知就裏」的建制議員,留下投出歷史性的一票。國家養了這幫建制議員這麼久,養兵千日用在一朝,在這個歷史性的關鍵時刻,竟然犯下這種嚴重的低級錯誤,33個集體離席的建制議員,怎麼向13億祖國同胞交代?政改方案大比數否決,建制議員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你們的名字,將永遠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建制議員為何臨陣「蝦碌」?陰謀論也有多個版本,其中一個流行的說法是:「等埋發叔」只是藉口,拉隊離場,目的是製造流會,拖到下星期立法會重開,以拖待變,泛民5票成功轉軚,方案奇蹟通過,建制議員就立了大功。


如果真的有這個驚天大陰謀,理應縝密部署,向所有建制議員打招呼,離場的一個也不能少。提出「等埋發叔」的林健鋒,也應懂得掌握關鍵時機,不能在表決鐘聲響起後才提出要求。最大的疑點,是林鄭司長那錯愕、焦慮兼憂心的表情,流會陰謀要林鄭等官員配合,一定事先知情,如果早已知悉,林鄭的戲,真的是好得難以置信。


建制議員甘冒險「等埋發叔」?

不是陰謀論,卻無法解釋所有巧合,「甩漏」似乎是掩飾什麼的借口。泛民27票綑綁得愈來愈緊,威迫利誘也無法撬鬆,更多了「怪醫」梁家騮轉投反對票。政改鐵定被否決,但建制派隊形整齊支持政改,一票都不能少,成了必須完成的最高政治任務,以示有關方面仍能控制大局。「等埋發叔」、「齊齊整整」的「死命令」,原來是真的。


劉皇發有這麼重要?建制議員跟發叔的感情真的如此深厚,甘冒錯過投下歷史一票的危險,非要等他回來表決不可?關鍵當然不是發叔,關鍵是「死命令」來自何方。


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公開承認,他們是跟隨民建聯離席,葉國謙是建制議員的「黨鞭」。


不妨「倒帶」看看。林健鋒提出暫時休會,被主席曾鈺成拒絕後,坐下來顯得不知所措,直至民建聯的葉國謙帶頭站起來,30多個建制議員才開始陸續離席。


雖然留下投票的田北俊堅決否認有「建制黨鞭」之說,但葉國謙確有振臂一呼的權威,但如此重大的決定,作為總指揮的葉國謙敢擅作主張嗎?有理由相信,「一票都不能少」、「等埋發叔」的「死命令」,來自不可抗拒的權威。


問題就來了,既然「死命令」來自不可抗拒的權威,為何部署得如此「甩漏」?導致結果如此不忍卒睹?「壞孩子」自由黨不聽指揮也還算了,林大輝的「唐英年情結」仍在還可以理解,那麼保險界的陳健波呢?根正苗紅的工聯會「大姐大」陳婉嫻呢?還有坐在立法會議事堂,連出席掣也忘了按,茫然不知所措的勞聯潘兆平呢?

即使建制議員同牀異夢,各懷鬼胎,溝通阻塞,能力不濟,如果有足夠時間通知解釋,斷不會出現這個災難性的局面。有理由相信,「死命令」來得很急,時間非常倉卒,「甩漏」更可能是非戰之罪。無論「黨鞭」還是黨員,很久沒有用自己的腦袋了,慣性思維是:不要問,只要信,理解要執行,不理解也要執行。


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只怕豬一般的隊友,更令人害怕的,是自以為可以控制一切的權威瞎指揮。


(samngx123@gmail.com)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論壇版文章以900字為限,讀者來函請以500字為限。電郵forum@mingpao.com,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