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高健﹕從「格隆」事件看中港金融互通的隱患長青網文章

2015年06月2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6月24日 06:35
2015年06月24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一年多前,因為要開發與港股相關的內容產品,有前輩推薦了個微信公眾號:「港股那點事」。讀了幾篇,果真不錯。相比充斥專業名詞和公式的券商報告,此號深入淺出、邏輯清晰,吸引到不少金融圈粉絲,大家對主筆「格隆」頗多欽佩。


今年以來,「格隆」名氣更是與日俱增。一來,在保持原創的基礎上,公眾號加強了主題策劃,基本每天都會推薦股票;二來,所推薦的股票多有強勢表現,包括琥珀能源、國聯通信、勵晶太平洋等,甚至被人譽為「金手指」。


筆者一直對主筆「格隆」充滿好奇。最近,謎底揭開。據財新網報道,「格隆」本名叫陳守紅。2014年11月,陳註冊深圳格隆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同時在格隆匯母公司中綠基資本擔任高管。後者成立於2013年11月,主營業務包括受託管理股權投資基金、股權投資、投資諮詢等。


若僅止於此,故事便索然無味,惟陳身分特殊,值得玩味。陳原在國信證券(香港)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任職,今年5月底剛離職。近幾年,他輾轉於多家香港基金公司,是香港證監會持牌人;赴港前,曾在內地多家券商和基金公司供職。正是在金融機構的工作經歷,使得陳守紅、格隆匯、中綠基,甚至國信香港都面臨合規性質疑。


從持牌人角度看,陳在公募工作外,兼職於中綠基,同時還通過互聯網發布港股投資意見,卻未披露自己的持倉和交易情况,更不會公布中綠基的詳細交易信息,被指有可能涉嫌利益衝突、對客戶不公平,甚至有股價操縱之嫌。


從機構角度看,國信香港的合規部應定期發布合規提醒,督促員工匯報持倉交易計劃和情况,鼓勵就可能違規的事項向合規部報備。陳設立格隆匯、兼職中綠基是否有報備,公司合規是否給出相應處理意見,不得而知。以此看,公司難逃管理疏忽之責。


這些自然要留給香港證監會去查實,只是頗有難度。香港證監會可以調查國信香港,可以調閱陳在國信以及其他香港機構時的行為。但是,格隆匯和中綠基註冊在內地,格隆匯的文章通過微信發布,用戶多為內地人士,超出香港證監會監管範圍。


同時,內地監管機構恐也難對格隆匯進行監管。因為在中國證監會和證券業協會各類規範中,只是對機構和個人,在內地區域內,就A股給出投資意見的行為進行規範,並不包括境外市場評論,且如何通過互聯網發布投資建議,監管部門也無明確規範。


「格隆」問題所折射出的是,內地和香港兩地金融市場日漸融合的背景下,法規、監管方面無法忽視的空白地帶,相信還有更多類似機構游走期間。未來兩地金融全面互通勢在必行,法律建設遲遲未見明顯進展,只恐埋下隱患。


作者是內地資深傳媒人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