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歐陽偉豪﹕補習與其補細路 不如先補佢父母長青網文章

2015年06月2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6月25日 06:35
2015年06月25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最近香港教育學院的研究指出,學術型幼稚園的幼兒遇到社交矛盾時,例如「老師要求收拾玩具,你不想收,怎麼辦?」,他們便會不知所措,顯露一副「唔知點算好」的表情,情緒自主能力很低(詳參〈學術型幼園易製「唔知點算童」 〉,《明報》2015年6月15日)。背後原因是否學術型幼稚園太着重知識的灌輸,而導致幼兒發展失衡呢?上星期我接受一個電視節目訪問,主題是學童補習,主持人激動地質疑現今小朋友的英文圖書,為何要學「imperialism」(帝國主義)、「feminism」(女性主義)等生字;而我自己去年撰寫幼兒叢書時,參考過其他同類書籍,內容驚見醫院婦產科的英文名稱「gynaecology」。


幼兒學習知識是必須的,這點無人反對,但究竟學什麼、如何學則大有學問。當上述幼兒學術化這風氣從校內吹到校外,催生幼兒補習風氣時,情况如何?


面試要外判

幼兒升小學時需要面試,父母就為幼兒報讀面試補習班。沒錯,縱使幼兒只是求小學學位,但都要盡力把面試做到最好,所以報讀面試班有何不妥?問題是,升小面試所需要的技巧是否高深莫測得連家長都不懂?有財力報讀這些面試班多數是有識見的中產家長,他們身經百戰才能躋身中產,其面試經驗及技巧很可能比補習老師還好,但他們卻假手於人,為什麼?學習面試技巧本身沒有問題,為何家長不親自教導,而把這種寶貴的親子教與學的關係外判給面試教練?同理,向長輩拜年重要,當中技巧應該是家長親自教導,還是要外判給拜年技巧補習師?兒童理財我不懂得是否重要,假設家長認為重要,那就自己教吧,有需要外判給理財精算補習師嗎?


跑步也外判

我隔天便到皇仁書院旁邊的運動場跑步,總會看見七八個幼童跟着大哥哥、大姐姐學跑步,家長也有到場,不是坐在長凳閒話家常,便是手持電話為小朋友拍攝訓練過程。這個和諧的親子畫面實教人欣慰,爸媽陪同小朋友學跑步。可是,我一邊跑,一邊想:跑步不是人人都懂嗎?既然父母有時間拍照,為什麼不親自落場教導幼兒跑步,而是把自己抽離,把教導工作外判給跑步教練?


家長只剩下「付費」角色

以上例子從幼稚園的裏外看到兩個大問題:幼兒需要學什麼(抽象離地的英文生字、面試、拜年、理財、跑步)?幼兒如何學(家長親自教授、私人教練補習師教授)?這兩條近乎是常識的問題,從幼兒學習中浮現出來了,幼兒的表現儼如告訴,甚或控訴大人們、家長們:幼兒教育是否偏離了常識?

事業型的中產家長把學跑步、學禮貌、學面試、學認字這些本屬家教的工作外判給補習社私人教練,也把照顧幼兒的日常生活外判給外傭,最後,整個家庭都浸淫於外判的氣氛下,家長以旁觀者的身分觀看着子女成長,最後對子女的貢獻就只剩下「付費」 這角色了。


不過,希望在明天,「補習與其補細路,不如先補佢父母」。


作者是香港中文大學高級講師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