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雖然尊賢會是本地社企,但所售出的活動卻是「進口貨」,例如旗下主打的「快樂椅子舞」與「精叻操」,則分別從英國與台灣引入,對象以腦退化的長者為主,並徵召年輕人負責活動,免卻聘用職業治療師的高成本,創辦人張瑞霖稱這是創新做法。尊賢會亦為老人家推出馬拉松及跳舞派對等活動,由營運到活動內容,都務求靠創新突圍。
派後生仔赴英國台灣取經
「快樂椅子舞」與「精叻操」均非原創,原由治療師設計,令長者有腦部運動之餘,亦可促進社交,在外國30年來行之有效。尊賢會派年輕人到英國與台灣取經,然後由學成歸來的員工負責到安老中心等機構負責帶起活動。「我們創新的地方,是沒有用職業治療師,只是起用一批有熱情的『後生仔』。」張瑞霖透露,公司首年要向英國與台灣的機構支付若干訓練費,若計上包辦員工的機票食宿,還有專利、設備等,支出達數十萬元。
不過,這些都幾乎是一次過的資本開支,其後每年只須向相關機構支付數萬元作補充訓練。若以去年全年收入120萬元折合計,去年補充訓練開支亦僅佔不足一成,加上張瑞霖預料收入還會繼續增長,該部分開支的比例相信會愈佔愈小。他提到,長者參加活動都要付費,若收費太高就難以吸引客人,起用年輕人可降低成本,對公司營運有利。
入鄉隨俗 調整歌曲語言
雖說活動是從遠洋「借」回來,不過,內容亦非「照辦煮碗」,也有自己本土的創新。例如「快樂椅子舞」來到香港會入鄉隨俗﹐換作粵語歌或國語歌,每年亦會增加新的歌曲及舞蹈,由職業治療師審視,令老人家容易入口,「『落地』之後一定會有改變」。
創新又豈止限於日常營運,尊賢會每年會舉辦大型活動,包括兩屆的耆舞派對及今年首屆舉行的孖咇步走3公里,「孖咇跑從來無人搞過,你叫長者去跑馬拉松,別人會說你『黐線』!」
「(長者)去到可以跑就跑吧,行的也沒所謂,令他們無壓力下做運動,我們覺得要營造感覺給長者,是他們很開心地來玩,卻不知不覺間做完運動。」張瑞霖繼續說:「這些就是創新,你帶給他們的角度也不同了。」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