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小學雞媽媽﹕媽媽和外傭長青網文章

2015年06月3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6月30日 06:35
2015年06月30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在網上看到一條只有1分47秒的新加坡短片,設計很簡單﹕畫面一分為二,媽媽和外傭各佔一端,分別回答同一條有關孩子的問題,答完由孩子揭曉。譬如——


「孩子長大後想做什麼?」

媽媽﹕「她想做教師。」


外傭﹕「公主。」


女兒﹕「公主。」


媽媽﹕「我不覺得他已經決定好一個職業。」


外傭﹕「我覺得是……機師。」


兒子﹕「我長大後想做機師。」


「孩子在學校最好的朋友是誰?」

媽媽﹕「很難說,不肯定。」


外傭﹕「Joseph。」


兒子﹕「Joseph。」


媽媽﹕「她喜歡一個男孩,Darius。」


外傭﹕「她不喜歡人們知道,所以……我不會告訴你。」


女兒﹕「我,沒,有,男,朋,友,只有朋友。」


「孩子發噩夢時會怎樣?」

媽媽﹕「她不會爬起牀,只會尖叫和哭。」


外傭﹕「她會起來找我,因為害怕。」


女兒﹕「如果我發噩夢,會叫Auntie睡在我旁。」


短片指出,在74%的家庭裏,外傭比家長答中更多,然後它的文案這樣寫道——「我們是否應該花更多時間陪伴孩子?一起讓外傭放法定假期吧。」


看完,我有衝動想立即跑去問孩子,看看我那組答案錯幾多。


你比外傭更認識自己孩子嗎

這條短片教人難受,尤其是在客觀條件上沒法好好陪伴孩子的那些爸爸媽媽。剛過去的父親節有一條新聞,指三成受訪爸爸每日工作超過10小時,七成爸爸每日跟孩子溝通少於30分鐘。他們辛辛苦苦為家庭打拼,卻無法把握一縱即逝的親子黃金時間,到終於有時間時,那個曾經晚晚期待爸爸陪伴的孩子,已經長大了、遠去了。事實上,在很多本地家庭裏,真正守在孩子身邊的,是外傭。


早前在一個有關外傭的分享會上,一位女生說她念大學時,照顧自己多年的外傭因為家鄉的家庭問題,不得已立即要走。之後女生在學校宿舍哭了整整三個禮拜,不能承受回家後看到那張丟空了的牀。她分享時也在哭。我想起去年到菲律賓採訪時,退役外傭談起自己跟照顧多年的孩子失聯,也哭了起來。她曾經好努力的想在臉書上找他們。


外傭太親近 是一種剝削

這些關係密切得教人動容,但在分享會上,一位多年與外傭同行的工會朋友禁不住提醒﹕「我覺得外傭不應該付出那麼多感情。要是來到要走的時候,和受僱家庭的孩子如此難捨難離,即是說她的付出太多了。我們欣賞這些投入,但與此同時它其實也是剝削。」


「可不可以,找多些人去分擔這些情感工作? 」她問。


譬如,親人?

我們實在需要真正家庭友善的工作環境和生活模式。


作者簡介﹕愛採訪愛孩子,出版作品包括《壹家傻蛋》、《我們的同志孩子》、《死在香港》(合著)。家有兩隻「小學雞」,心願是在這個人人愁着臉當爸媽的年代,努力做好相信孩子的樂媽媽


文﹕蘇美智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