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明年中推冷靜機制收市競價長青網文章

2015年07月0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7月04日 06:35
2015年07月04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港交所(0388)昨日宣布,經諮詢後,市場調節機制﹙下稱「冷靜機制」﹚及收市競價交易時段(下稱「收市競價」)已落實於明年第3季推出,同時兩項機制將因應諮詢結果作出輕微改動,其中冷靜機制觸發次數將減少至每日兩次,並增加不受限制時段,而收市競價則將輸入買賣盤時段減少至5分鐘,令收市時間可提早至最遲下午4時10分。


港交所:市場普遍支持

有市場人士表示,引入冷靜機制乃大勢所趨,不過對於收市競價則存有質疑,炮轟該機制罔顧小股民的權益。


港交所稱,經過約3個月的諮詢後,認為市場普遍支持引入冷靜機制及收市競價,其中冷靜機制反對理據主要是妨礙價格自由變動、影響交易量,至於收市競價,反對者則認為機制僅對機構投資者有利,可能令散戶蒙受損失,而且亦有可能出現造市情况。


港交所表示,了解業界需要後,已經就兩機制進行調整:將冷靜機制內的觸發次數,由每個交易時段兩次下調至一次、及除收市前15分鐘外,早、午市開市首15分鐘亦不包含在冷靜機制內;收市競價首階段亦不設賣空,6個月後之第二階段時才考慮試行、輸入買賣時段將由7分鐘縮減至5分鐘,令收市競價時段可於16:10收市、及納入所有於交易所買賣的ETF。


譚紹興:收市競價罔顧小股民

香港投資者學會創辦人譚紹興回應本報查詢時稱,不少海外市場相繼引入類似冷靜機制的停板制度,加上本港的內地投資者愈來愈多,本港引入冷靜機制乃大勢所趨。不過他坦言,調整觸發次數上限至每個交易時段各一次後,實際作用已變得不大,相信僅為測試性質,隨着市場熟習該模式後,將會提高次數上限。他建議投資者,當機制被觸發後,立即取消買盤,因一般情况下沽壓會在「解凍」後出現。至於收市競價,譚紹興對其作用抱有質疑,認為引入收市競價只為「應酬」基金經理,完全罔顧小股民的權益。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