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葉國華﹕二戰後的國際形勢長青網文章

2015年07月0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7月04日 06:35
2015年07月04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國基本上是將整個國家賠償給同盟國。以今天的價值計算,將當年的賠償額乘以150倍,德國共賠償了幾萬億美元。更值得注意的是德國對戰爭的態度。戰後,德國總理曾向猶太人的墳墓下跪,這一跪讓整個歐洲的人都服氣。德國各大型企業如賓士汽車等向二戰期間被剝削的勞工作出賠償,政府亦會於每年聖誕節為受害者送上聖誕卡和生活用品。


德國有能力發動兩次世界大戰,亦有能力收拾兩次大戰後的爛攤子。這的確令人十分佩服。習近平政府在中國開始推動今後的學習方向——參考德國、學習德國的學徒制、建議中國工業採用德國標準。


德國對其他國家,以至對公司、個人等認真的態度實在值得中國學習。那日本呢?中國不是不想向日本學習,問題在於兩國之間近百多年來太多紛爭,尤其是近七八年來。參考二戰後的賠償資料,我們便不難理解為何德國可以得到整個歐洲社會的原諒,而日本在亞洲則不受歡迎。


談論中日問題,實質即是中美問題。因為在二戰後,美國扶植日本,才會導致今日的情况。美國最重要的資產是整體經濟實力,其次是其文化教育及優秀的高等教育。根據上海交通大學的全球優秀大學排名,前10位中有8間都是美國大學。近年美國留學生中最多的就是中國人,相信這批學生回國後能發揮重要而正面的作用。


註:香港電台第一台節目《五十年後》由葉國華主持,逢周六下午2時播出,分析中國與香港的未來。文章由香港政策研究所許欣琪、黎婉嫻整理。


作者是香港政策研究所主席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