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梁美儀﹕從張潤衡看網絡審判長青網文章

2015年07月0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7月06日 06:35
2015年07月06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事先聲明,筆者不認識八仙嶺大火生還者張潤衡,但看到近期網絡上對他前赴台灣探望八仙樂園粉塵爆炸事件中港人傷者家屬的批評,心裏很不舒服,反問怎麼香港社會變得如此涼薄?

網絡上對張潤衡的批評主要有幾個:傷者情况不穩,赴台探望家屬,實屬滋擾;帶同香港電視台前往醫院拍攝,張潤衡有「抽水」爭曝光率之嫌;多年來,張不停以生還者身分,「消費」八仙嶺山火慘劇,最後更質疑張潤衡當年有份在山上吸煙,或是山火慘劇「元兇」之一。就在幾天之內,網民自行對張潤衡進行了網絡審判,判定張是一個帶罪的「抽水怪」。


也許張潤衡在年少時,也曾輕狂,開罪過不少人,當年的確也曾在山上吸煙,或許洗不掉造成山火嫌疑人的烙印,但他確實也是八仙嶺慘劇的受害者之一,事發時,他才12歲,在山火中全身六成皮膚燒傷,毁了容貌,一隻眼失去視力,聽力受損,幾乎沒一根完整的指頭,身體先後經歷過百次手術。這一切一切的痛與「罪」,這19年來,張每天都在承受着,且還會伴隨他的餘生。


如今他是「過來人」的身分,赴台探望傷者家屬,用自身的經歷,向傷者家人解釋治療方法、照料傷者的需知,這些可能都是對目前仍在台,每天憂心忡忡、感徬徨無助的家屬來說,一些實用的資訊,如家屬沒表達不滿,外人何必置喙。


當然,張潤衡的處理也有不恰當之處,例如他在個人面書中詳細披露傷者的病况,又為沒時間在台吃「水煎包」而感可惜,都是未有考慮當事人或外間的感受。


不過,今次的網絡審判、「拆光環」的行動,已傷害了社會人們之間的信任,社會間的互助精神也會受到衝擊。這是大家樂見的嗎?


作者是資深傳媒工作者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