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短短3個星期時間左右,內地股市跌幅近三成,再堅持沒有泡沫爆破,已等同自欺欺人了。市場由一片充滿期盼,到人心惶惶,即使上證指數現水平已經跌至3500至3800點的合理估值水平,但相信災後就算沒有餘震,市場也要好一段時間才能回復正常。
外資大行仍然推介券商股,但觀乎任何一個市場,大跌市過後交投總會出現一段成交淡靜的療傷期,早前盈利貢獻最大動力來源的兩融業務,已淪為市場毒藥,恐怕股市未死,券商亦很快要提早步入嚴冬。
股市急挫後 理財產品再盛行
至於保險股,原本基本因素稍稍佔優,但更鐵一般的事實是,承保與投資乃盈利增長之核心,投資收益又繫於股市,股市急挫之後,或會滋生高息做招徠的理財產品再次盛行,對保險產品又會構成新一輪競爭。
網上金融本是好概念,國策明撐金融創新,但眾募貸款平台充斥場外配資,影子銀行問題已轉嫁至股市,怎麼辨?會否出現後遺症?規模又有多少?疑問實在太多,平保(2318)亦難免受影響。
投資者要接受一個現實是,不久之前的熱炒,而又風頭一時無兩的題材股、概念股、國策股,部分會氣數已盡、部分會提早冬眠、部分會由跑贏變落後,這類跟市場氣氛掛鈎的股份,或要待內地股市復元才會再現生機。
剩下來的內房、內銀、甚至電訊類股份,已是別無它選之下的股份,前兩類料仍可受惠內地寬鬆、或更進一步寬鬆的政策,電訊股就純粹是現金流、收益穩定的防守概念而已。
不應對國家政策寄厚望
事後回想,如果4月是一場夢,5、6月原來就是拒絕醒覺。作為賽後檢討,錯誤源於大家太受市場氣氛左右、太信奉官媒評論;尤其因為一篇4000點才是牛市起步的文章,自以為上升空間大有餘地,怪的是自己思考批判不足,高估了監管層的水平,注定無資格當一個專業投資者了!股市大跌帶來的啟示,來來去去都是萬變不離其宗,當主流共識已經形成,尤其是身處一個放諸內地方方面面皆準的「一放就亂丶一亂就收丶一收就死丶一死就放」惡性循環,的確是要再退一步再加以推敲。
國家牛市可能確有其事,市場對國家政策有寄望,但原來萬萬不能對國家政策寄予不必要的厚望,央行資金可以製造升市,但亦因為央行資金埋下跌市最大的計時炸彈。跌市個個叫政府,政府頂多只能在市場調整近尾聲時,減低跌市構成的影響,但不能在市場調整期間,阻止趨勢,不然的話,股市就只會有牛市,沒有熊市了。
中央動員券商同仇敵愾救市,亦不失為有中國特色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值得一讚。
每一次市升,每一次股票賺錢,背後是眼光、運氣、財富。而每次大跌市,虧損見紅之後,換來的除了是挫敗之外,就是經驗、教訓,這通通都是日積月累,終身受用的果實。跌市過後,總會將一批股神蒸發,而真正成功的投資者,大多數是年資較高、閱歷較廣,不無原因的。
著名獨立股評人
[胡孟青 青出於婪]
外資大行仍然推介券商股,但觀乎任何一個市場,大跌市過後交投總會出現一段成交淡靜的療傷期,早前盈利貢獻最大動力來源的兩融業務,已淪為市場毒藥,恐怕股市未死,券商亦很快要提早步入嚴冬。
股市急挫後 理財產品再盛行
至於保險股,原本基本因素稍稍佔優,但更鐵一般的事實是,承保與投資乃盈利增長之核心,投資收益又繫於股市,股市急挫之後,或會滋生高息做招徠的理財產品再次盛行,對保險產品又會構成新一輪競爭。
網上金融本是好概念,國策明撐金融創新,但眾募貸款平台充斥場外配資,影子銀行問題已轉嫁至股市,怎麼辨?會否出現後遺症?規模又有多少?疑問實在太多,平保(2318)亦難免受影響。
投資者要接受一個現實是,不久之前的熱炒,而又風頭一時無兩的題材股、概念股、國策股,部分會氣數已盡、部分會提早冬眠、部分會由跑贏變落後,這類跟市場氣氛掛鈎的股份,或要待內地股市復元才會再現生機。
剩下來的內房、內銀、甚至電訊類股份,已是別無它選之下的股份,前兩類料仍可受惠內地寬鬆、或更進一步寬鬆的政策,電訊股就純粹是現金流、收益穩定的防守概念而已。
不應對國家政策寄厚望
事後回想,如果4月是一場夢,5、6月原來就是拒絕醒覺。作為賽後檢討,錯誤源於大家太受市場氣氛左右、太信奉官媒評論;尤其因為一篇4000點才是牛市起步的文章,自以為上升空間大有餘地,怪的是自己思考批判不足,高估了監管層的水平,注定無資格當一個專業投資者了!股市大跌帶來的啟示,來來去去都是萬變不離其宗,當主流共識已經形成,尤其是身處一個放諸內地方方面面皆準的「一放就亂丶一亂就收丶一收就死丶一死就放」惡性循環,的確是要再退一步再加以推敲。
國家牛市可能確有其事,市場對國家政策有寄望,但原來萬萬不能對國家政策寄予不必要的厚望,央行資金可以製造升市,但亦因為央行資金埋下跌市最大的計時炸彈。跌市個個叫政府,政府頂多只能在市場調整近尾聲時,減低跌市構成的影響,但不能在市場調整期間,阻止趨勢,不然的話,股市就只會有牛市,沒有熊市了。
中央動員券商同仇敵愾救市,亦不失為有中國特色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值得一讚。
每一次市升,每一次股票賺錢,背後是眼光、運氣、財富。而每次大跌市,虧損見紅之後,換來的除了是挫敗之外,就是經驗、教訓,這通通都是日積月累,終身受用的果實。跌市過後,總會將一批股神蒸發,而真正成功的投資者,大多數是年資較高、閱歷較廣,不無原因的。
著名獨立股評人
[胡孟青 青出於婪]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