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1200億難挽回市場信心長青網文章

2015年07月0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7月06日 06:35
2015年07月06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中證監突然將矛頭指向期指淡倉,並且於上周五將19個期指帳戶凍結,禁止新增期指淡倉,表面看是要打壓空頭來救市,兩市跌幅亦一度大為收窄,但很快便再現沽壓。一連串救市措施後,匯金亦認購ETF入市為大家打打氣,這些以往足以刺激兩市飈升的舉動,現在卻全然無效,問題似乎出在市場根本沒有多少場外資金,也就缺乏買盤,一旦連期指也不能做空而無法對冲,投資者就別無選擇,只能不問價拋售股票了。


周六中證監突然要21家券商,用15%的自有資本,即相當於1200億元(人民幣,下同)來入市買藍籌ETF。原本2.2萬億元的融資已消耗了逾半券商資本,1200億元變成股票後又少了12%,再扣上自營業務不准券商強行平倉,我擔心券商的償債能力會惡化。假如萬一上證真的不幸插穿3000點,原本融資客爆倉就算,再搞下去,變成金融危機的機會就更大了。


匯金400億已石沉大海

其實匯金之前傳400億元入市都已經石沉大海,點解中證監跟券商開會兩個半鐘,只是想到用1200億?救市如救火,重點是挽回信心,無人叫你真金白銀拿出來,只要阿爺講句會動用5萬億救市,至少都有點震攝力。1200億,要奏效真的要望天打卦。


A股在過去3周急瀉28.8%,這種跌幅和速度,相信已遠超絕大多數投資者、分析師的預期,而每次救市、反彈、再破底,更是令人沮喪,大家都看不到希望。3周以來,跌市元兇不斷在變,先是場外配資,急挫過後場內融資亦勢危,近日則輪到期指。


現在看來,這是一個跌市的演化過程,先是大股東、高管等大量沽貨,年初至今達5000億元,加上定向增發、IPO等,資金和股票供應漸趨平衡,天文數字估值的股票陸續暴跌;於是場外配資相繼受壓,由高槓桿倍數的率先被強平,一路滾動下來,場內融資盤亦被波及。


這時大家才突然發覺出事了,但全城盡是滿倉客,大家都逃不掉,怎麼辦?只餘下沽空期指一途。邏輯上,大家一齊沽空期指,便是把整個大市炸下來,不理智;但由個人角度看,誰率先沽空,誰便可踩在別人的屍體之上有望保命。一時間,所有機構都變身淡友,未能參與股指期貨的散戶就任由宰割。


及至上周四市場出現期指「惡意做空是近期市場下跌的主要原因」,中證監立即決定組織稽查執法力量對涉嫌市場操縱,特別是跨市場操縱的違法違規線索進行專項核查,一時間市場充斥「查處空頭」、「限制沽空」的說法,其後路透引述兩位消息人士指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已暫停了19個帳戶開期指空倉,期限為一個月,收市後中金所又宣布實施差異化交易費用,打擊蓄意做空行為,對持倉量前50名的客戶進行重點排查、防範和打擊蓄意做空行為。一時間,淡友頓成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禁沽空封逃生路 唯有拋售股票

淡友被擺上枱,又是否能阻止市場下跌呢?從上證指周五即時裂口低開3%,最終急挫5.8%來看,顯然未能收效。若上文的邏輯大致成立,沽期指是逃生的唯一方法,現在卻被中央明令禁止,哪怕官方聲稱正常交易活動不受影響,但中央政策朝令夕改,機構亦肯定會有戒心,誰也不願冒着與中央對着幹的風險。當沽期指不成,券商又陸續停止融券,便唯有不問價將股票拋售。


拖牛到河邊 也要牛飲水

上周五繼續有新的措施出台,如減少IPO、中證金增資至1000億元、QFII額度由800億美元增加至1500億美元、國泰君安停融券等,感覺中央還是想堅持走市場化的路,但是否足以救市,筆者覺得很不好說。減少IPO,雖然此前民調指這是最受期待的措施之一,但對於已深度套牢的A股來說,實際作用不大,僅是一些心理上的安慰;中證金增資,理論上對兩融有利,但可以把牛拖至河邊,飲水與否卻由牛自行決定,在當前情况下存在很大變數。


至於擴大QFII,市場的第一反應多認為外資興趣不大,筆者不是外資肚裏條蟲,不清楚其想法,但從滬股通激增來看,外資似乎等待這一刻多時,不宜低估。反而中央在股市跌到四腳朝天時卻大舉引入外資,會否意味內地所有潛在股市資金都已被套,再無場外資金來接貨而要尋求外援?又或者A股現在仍不便宜,絕不介意外資接盤?值得大家想想。


[江宗仁 還看今朝]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