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托市失敗 因落錯藥長青網文章

2015年07月0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7月09日 06:35
2015年07月09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今天本來想轉轉話題,但A股的變動仍然是各方關注焦點,不得不再說一下。


對當前的A股風暴,最多人想問的問題是:為何官方落盡重藥,A股仍然跌個不停?到底要用什麼方法,才能穩得住A股的跌勢?

據內地的評論分析,當前A股暴跌有兩個原因,一是很多體制內的資本憑着它們掌握的「內部消息」,在高位套現離場,其中一個被「廣泛引述」的例子,是四川南充市財政局連續減持上市公司金宇車城的股份,以充實財政收入,這些體制內資金掌握許多不為人知的信息,它們不停沽貨,令A股一跌再跌。


另一個原因,是當前股市的槓桿偏高,當市場調整、股市下跌,就會出現大量融資盤被迫平倉,進而引發恐慌拋售。


如果上述兩個原因真的是跌市元兇,中國政府動用大量資金托市,效用將會微乎其微,只會令急於套現的股民更積極沽貨,形成惡性循環。


大量資金托市 股民更積極沽貨

目前中國各類金融機構持有大量金融資產,包括抵押在銀行的上市公司股權、銀行與信託的結構化產品、券商的「兩融」等。如果股市繼續下挫,這些金融資產的價值將會大幅貶值,影響金融機構的資產負債狀况。因此,如果官方不能對症下藥「治理」股市、只知一味入市托價,結果都解決不了真正的問題,尤其金融機構面對的風險。


A股跌市開始之後,內地股評界也曾經出現不少矛頭直指外圍大鱷興風作浪、試圖沽空大陸股市,進而影響金融市場穩定的說法,認為「外國勢力」是跌市的罪魁禍首。這種說法言之鑿鑿,但即使內地媒體也沒有加以渲染,因為大陸仍然未開放資本帳,國際資本只能通過有限的渠道進入內地,規模和數量都有限,據外管局6月公布的QFII和RQFII新增投資額度為33.31億美元和100億元人民幣,以這種數量的資金,豈能沽空A股市場。


以中國政府掌握的財政和政策資源,要穩住股市應該問題不大,但要成功,就必須先找出問題根源,效果才能立竿見影。


[陳景祥 齊物論]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