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阿基米德(Archimedes),發現槓桿原理的古希臘數學、物理學家,曾經有過這樣一句豪情壯語:「給我一個支點,我就可以舉起整個地球。」
曾幾何時,希臘就是那個能夠支撐起整個西方文明的支點。
希臘曾是支撐起西方文明的支點
希臘是西方文明的源頭,在知識和學問上,她誕生過蘇格拉底、柏拉圖、阿里士多德等不朽的哲學家,更為西方文明帶來了哲學、數學、科學和醫學的基礎;在政治上,她的城邦之一雅典,帶來了民主、投票、公共廣場和言論自由;在運動上,她也帶來了奧林匹克運動會和馬拉松長跑;在飲食上,她帶來了葡萄酒和橄欖油 ……凡此種種,都讓人類的文明及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多姿多采。
但對於我來說,希臘還帶給我一個快樂的童年。初中時,我有一段時間沉迷希臘神話,例如古希臘詩人荷馬(Homer)所寫的兩大史詩,《伊利亞特》(Iliad)(即木馬屠城記)和《奧德賽》(Odyssey)。不同於中國神話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希臘神話大都不會大團圓收場,更多反而是英雄蒙塵、家破人亡的結局,例如那個解除了獅身人面獸史芬克斯的謎題,卻始終敵不過「殺父娶母」的神諭之伊底帕斯(Oedipus);又例如希臘諸位英雄,千山萬水遠征特洛伊城(Troy),只是為被誘走妻子(即大美人海倫(Helen))的同胞討回公道,後來巧施木馬計而功成,但最後除了智者奧德修斯(Odysseus)一人之外,全都不能平安返家。
英雄的收場往往讓人黯然,因而希臘神話又被稱之為希臘悲劇。
歌頌了人與命運鬥爭的勇氣和精神
這些悲劇存在之目的,不像我們電視裏那些堆砌劇情、煽情造作的肥皂劇,純粹為了催淚。事實上,當時能夠走進劇場裏看劇的人,絕大多數是男人,奴隸就算是婦女往往都被排拒在外。在這樣一個陽剛氣旺盛的國度,要把這麼多大男人聚集一起,濟濟一堂,當然不是為了讓他們哭哭啼啼,反而是讓他們藉着如此,而對人生的無常慢慢建立心理準備,淨化心靈,克服恐懼和人性的軟弱面。
箇中的重點和主題不在於故事的悲劇性,而在於當中人物面對悲劇性的命運時,所展露出崇高壯烈的英雄主義。亞里士多德便曾說過,希臘悲劇要描寫和讓人感受的,就是生命的嚴肅,目的在於引起人們的恐懼和憐憫,再在這個過程中,讓人們的情感得到淨化。
希臘悲劇裏的英雄,雖然往往充滿着人的種種劣根性和七情六慾,例如貪婪、善妒、任性、衝動、易怒、好色、以至殘忍等等,但在面對自己的悲劇命運時,卻能坦然處之,在面對種種天地不仁以及命途多桀時,卻表現出一種不屈不撓、絕不與命運妥協的頑強生命態度,尤其是,無論如何的坎坷、山窮水盡,他們也不會向命運和神祇乞求垂憐。因此,希臘悲劇可說是歌頌了人與命運鬥爭的勇氣和精神。
千百年後悲劇仍考驗着這個民族
但只可惜,幾千年後,悲劇仍考驗着這個民族。近日希臘因為債務、財赤、緊縮經濟,而弄得山窮水盡,人民因為經濟奄奄一息、失業、政府削減福利津貼和薪金,以及近日的現金流乾涸,因而生活艱難,幾近山窮水盡。
周日,在家看報時,看到一位當地白髮蒼蒼的老伯,因走遍多部提款機,仍未能取得現金,應付生活開支,結果經不起折騰,最後崩潰,頹然坐地,悲憤痛哭,畫面讓人心酸。
希臘,一個誕生過如此多偉大事物的民族,會否從此一蹶不振,甚至走向衰亡呢﹖
這裏,我想起一個古希臘的故事。
有一次雅典城邦陷落,攻城的斯巴達人殺紅了眼,為了替傷亡的戰士報仇雪恨,決定要把雅典夷為平地,不容一根完整的柱子豎立。就在準備痛下殺手的前一個晚上,斯巴達人舉辦了盛大的祝捷會。席間,勝利者找人朗讀一位作家的書籍和詩歌來湊興。
這位作家不是屬於斯巴達,反而是來自雅典,但他的盛名早已傳遍整個希臘。原本的觥籌交錯,旋即被其優雅的作品所震懾住。在漆黑的夜空中,朗讀出來書中的一字一句,都充滿了智慧、感情和魔力,瞬間令空氣凝結成霜,並且深深滲入在場每一頭戰狼的心靈之中,令他們久久不能自已。於是,驛動的心開始平靜下來,而凡塵俗世的種種恩怨情仇、殺意惡念,也徐徐得到洗滌。這晚斯巴達人所聽到的作品,就是來自古希臘三大悲劇大師之一,歐里庇得斯(Euripides)之手。
曾經無比偉大的一個民族不應如此收場
最後,斯巴達人醒悟,誕生了如此偉大作家和作品的一個民族,如果就此在世界上消失,實在太過可惜,太令人遺憾了。凡此種種,都應該千秋萬世的流傳下去,讓更多的人可以欣賞到,撫慰更多人的心靈。結果戰狼雖然沒有立地成佛,但卻也放下了屠刀。雅典終於逃過一場浩劫。
周一,希臘公投結果揭盅,超過六成民眾選擇了向國際債權人提出的救助方案說不,拒絕低頭。可以預見,短期內希臘將陷入一片混亂和不可知當中,民眾將面對一個「說不出的未來」,並在當中苦苦掙扎,與命運惡鬥。
但誕生過如此多偉大事物的這樣一個民族,不應如此在世上湮沒。筆者會為希臘默默祈禱,希望她能渡過今次這個難關。
蔡子強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