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陳景輝﹕解體的政治社會長青網文章

2015年07月0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7月09日 06:35
2015年07月09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在還不知循那條路可通往美麗彼岸之前,我們的公民社會正經歷着解體。所謂解體,也就是說在一個共同體之內,人們愈來愈難說清楚,何謂公共生活中的底線、好壞美醜,以及進步與倒退的界定,凡此種種在近幾年正經歷巨大震盪,好像漸漸難以分辨。


無法分辨,不是指人們各自的內心中沒有一把尺,而是指再難訂立較為共同的尺度。之所以難,其中一個原因,是因公民社會內部也存在一股革命的氣氛,弒父的衝動,人們說:舊知識分子out了,舊社運框架落伍了(這也包括數年前新興不久的社運),泛民請過主!


在這股衝動中,舊世界彷彿都有原罪,他們的語言、視野、框架、方法,都是錯誤。更甚者,這種僵化,若不是為了光環,就是失敗主義。云云。


舊一代人的停滯不前及沒有更新,他們自己當然責無旁貸。這方面筆者從前也說過不少,本文就不多談了。


然而問題是,所謂新舊之爭,往往不是對於正在爭議的方法、信念和路線,有深刻的批判和誠懇的探討(像是暴力非暴力,如何檢討雨傘,有無大台,以至怎樣看待六四和修憲,等等)。很多時,人們拋出一句空泛的「這是世代差異」,便輕輕帶過,各吹各的調。


在我看來,這種未有經過認真的比較和評價,來侃侃而談的新舊之別,也不過是逃避思考的代名詞。而又由於沒有上述的比較和評價,我們對於事物的好壞,就更無可能找到比較接近的共同尺度。在瞄準前人不斷推翻,在美其名新舊有別的掩護下各說各話,解體也是順理成章。


真正的問題是,在民困愁城的當下,弒父真的有助於弒君(即當權者)?完美的彼岸沒有降臨,是因為「過氣了」的人阻手阻腳?所謂過氣,是光環及失敗主義,抑或只不過是對於如何到達彼岸的不同解答?有否更新的可能,抑或全盤否定?說到底,弒父是否捉錯用神,只是弒君失敗後一種目標上的錯誤轉移?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