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曾志豪﹕股災下,香港完勝深圳上海長青網文章

2015年07月1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7月10日 06:35
2015年07月10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今年5月,中科院發表了《城市競爭力藍皮書》,深圳競爭力首次超越香港,成為中國城市第一名,上海緊守第三。


不少人借機抽水,勸香港暫緩政治爭拗,向大陸的經濟發展模式學習。最近中港股災,深港滬三地都是重災區,正考驗3個城市的應變能力。


一看之下,上海深圳始終還是中國的城市,擺脫不了黨的計劃經濟;香港,亂中有序,沒有破壞遊戲規則,沒有輸打贏要。


大陸知名經濟學者何清漣說,「中國股市是一台由政府操控的財富榨取機」,他分析中西股市的分別﹕「中國政府是股市的操盤手,用各種政策與方式調節股市的漲跌。而美國政府只作為股市的看守者。」


不用扯到美國,單單以香港作比較。


當中港兩地股市連日急跌,香港證監會發表聲明,強調證監會主要工作是確保市場有秩序地運作及金融市場穩定。講完。


而中國的證監、國資委各部門,卻連續出招,暴力救市,做出一些國際投資者感到匪夷所思的行為﹕要求證券商出資托市、不准沽空、要求央企「擔社會責任」,「不得減持所控股上市公司股票」。


股票市場本來就是純粹商業買賣的戰場,但由於黨一直把股票市場作為政策工具,幫助國企脫貧、集資、圈錢,於是股票市場的升跌不再單純的輸贏遊戲,而變成了「國安事件」。


股市暴跌被解讀「美日對中國的金融攻擊、破壞亞投行的成立」。為了打倒外國勢力,輿論要求股民用愛國主義的心情,入市救國護盤。


你能想像有一日,你打電話告訴經紀﹕沽出全部XX股票,對方會答你﹕「你這個港奸﹗竟然不和香港共同進退﹗我不會幫你沽盤的﹗」

我慶幸,我生活在競爭力輸給深圳的「二線城市」,國際香港。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