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近年城中發生了不少對自資專上教育的不滿事件,如院校賣盤、學費高企、學歷認受、規管寬鬆等。最矚目的莫過於在2012年尾發生的超收學生事件,當時坊間批判紛紜,立法會亦作多番討論,旨在找出有效監管香港自資專上教育質素的方法。其中包括參照教資會2010年發表的高等教育檢討報告中的多項改善建議,如成立涵蓋整個界別的監察機構、成立一個由教育局長領導而由專上教育界各監察機構的主席組成的統籌委員會、設立統一質素保證機構等。可惜5年過後,很多建議仍欠落實,情况不禁令人失望。同等的關注在上月尾發生的學生投訴一自資學位課程事件中似並未出現,這可能是近來政制改革事宜在城中鬧得熱哄哄,直接或間接把很多其他議題都淹沒了吧。
自資界別已成專上教育重要一環
香港政府已清楚指出自資專上教育的重要性,自2000年特首《施政報告》後,自資界別已成為香港專上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環,其作用在增加升學機會和選擇,以及為離校生提供優質、多元靈活及多元出路升學途徑方面,均擔當重要角色。自資界別亦有助本港高等教育邁向多元化,推動香港進一步發展為區域教育樞紐。此外,自資界別能因應社會不斷轉變的需求迅速應變,為本港勞動人口以至社會大眾提供各類持續及專業教育和終身學習機會,對提高香港的人力資源質素起關鍵作用。政府的主要角色在於提高自資課程的透明度和強化其質素、促進課程營辦者的管治,及保障學生利益。實際上,政府已推出多項措施以支持自資專上教育界別:如質素提升津貼計劃、配對補助金計劃、研究基金等。最近亦就自資專上教育界別的管治及質素保證進行了顧問研究,並作諮詢,從而制訂相關的優良規範,並已於6月公布,以供院校自行採納。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已確認高等教育是世界持續發展之本。美國政治家查爾斯.蘭赫爾曾言,為青年人提供高等教育對國家未來的成功至為重要。近年以學生為本的學與教概念在各地高等教育中興起似是不爭的事實。如早在199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高等教育大會中指已出,21世紀的高等教育須具以學生為本的新視野及模範以確立其質素,故學生的聲音在各地高等教育的質素保證中亦愈趨重要,而有些地區更提出學生為本的評審模式。該報告亦指出私立高等教育及其質素保證在新世紀中的重要性。
在這重要前提下,5月24日曝光的學生投訴一個自資學位課程似未獲應有的公眾高度關注。事件直至本月初仍未獲妥善解決,令我不禁懷疑本港的自資專上教育是否不知不覺地走入了幽谷。
在現行的制度下,本地未具自我評審資格的院校的課程,須由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評審局)評審,即該法定機構全權負責這方面的質素保證工作。值得留意的是被疑有問題的課程是由一所歷史悠久而未具自我評審資格的私立大專院校所提供,該校於2011年通過評審局的院校評審而成為本港一所具有學士學位頒授資格的認可專上學院,及後於2014年通過評審局的學科範圍評審,賦予其在4年內於新聞、大眾傳播及其他兩門學科範圍及資歷級別5,發展及開辦課程,而個別課程毋須事先通過評審局的評審。理論上,能夠取得這項資格的營辦者必須具備歷經驗證的質素保證機制及相關能力,並且於課程甄審得到良好的往績。但奇怪的是,所牽涉的課程正和新聞及大眾傳播有關。這是否顯示質素保證系統及其施行上出了問題?
首先在質素保證系统方面,現行的制度是評審局為已獲「學科範圍評審」資格的課程營辦者作定期的評審覆查,此覆審程序將根據「學科範圍評審」的有效期間循環進行。現下並沒有清楚明確程序如何處理在有效期內產生的問題。從評審局2013/14年報中得悉,評審局在檢視其四階段質素保證程序時考慮引入周年報告及定期監察機制,以增强透明度及院校問責,但在最新的《四階段質素保證程序指引》中未見其出現。另外,評審局設有網上投訴服務,惜似乎所知者不多,在其年報中亦未能找到投訴統計數字及處理方法。有見及此,現有的學科範圍評審和定期覆審的準則是否需要修定及增強?以避免類似的問題發生及保障學生利益。
在評審施行方面,評審局現採取同行評估制,即邀請外來專家與一名評審局專職人員組成評審小組進行評審,小組亦參照基本標準、切合目標及證據
自資界別已成專上教育重要一環
香港政府已清楚指出自資專上教育的重要性,自2000年特首《施政報告》後,自資界別已成為香港專上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環,其作用在增加升學機會和選擇,以及為離校生提供優質、多元靈活及多元出路升學途徑方面,均擔當重要角色。自資界別亦有助本港高等教育邁向多元化,推動香港進一步發展為區域教育樞紐。此外,自資界別能因應社會不斷轉變的需求迅速應變,為本港勞動人口以至社會大眾提供各類持續及專業教育和終身學習機會,對提高香港的人力資源質素起關鍵作用。政府的主要角色在於提高自資課程的透明度和強化其質素、促進課程營辦者的管治,及保障學生利益。實際上,政府已推出多項措施以支持自資專上教育界別:如質素提升津貼計劃、配對補助金計劃、研究基金等。最近亦就自資專上教育界別的管治及質素保證進行了顧問研究,並作諮詢,從而制訂相關的優良規範,並已於6月公布,以供院校自行採納。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已確認高等教育是世界持續發展之本。美國政治家查爾斯.蘭赫爾曾言,為青年人提供高等教育對國家未來的成功至為重要。近年以學生為本的學與教概念在各地高等教育中興起似是不爭的事實。如早在199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高等教育大會中指已出,21世紀的高等教育須具以學生為本的新視野及模範以確立其質素,故學生的聲音在各地高等教育的質素保證中亦愈趨重要,而有些地區更提出學生為本的評審模式。該報告亦指出私立高等教育及其質素保證在新世紀中的重要性。
在這重要前提下,5月24日曝光的學生投訴一個自資學位課程似未獲應有的公眾高度關注。事件直至本月初仍未獲妥善解決,令我不禁懷疑本港的自資專上教育是否不知不覺地走入了幽谷。
在現行的制度下,本地未具自我評審資格的院校的課程,須由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評審局)評審,即該法定機構全權負責這方面的質素保證工作。值得留意的是被疑有問題的課程是由一所歷史悠久而未具自我評審資格的私立大專院校所提供,該校於2011年通過評審局的院校評審而成為本港一所具有學士學位頒授資格的認可專上學院,及後於2014年通過評審局的學科範圍評審,賦予其在4年內於新聞、大眾傳播及其他兩門學科範圍及資歷級別5,發展及開辦課程,而個別課程毋須事先通過評審局的評審。理論上,能夠取得這項資格的營辦者必須具備歷經驗證的質素保證機制及相關能力,並且於課程甄審得到良好的往績。但奇怪的是,所牽涉的課程正和新聞及大眾傳播有關。這是否顯示質素保證系統及其施行上出了問題?
首先在質素保證系统方面,現行的制度是評審局為已獲「學科範圍評審」資格的課程營辦者作定期的評審覆查,此覆審程序將根據「學科範圍評審」的有效期間循環進行。現下並沒有清楚明確程序如何處理在有效期內產生的問題。從評審局2013/14年報中得悉,評審局在檢視其四階段質素保證程序時考慮引入周年報告及定期監察機制,以增强透明度及院校問責,但在最新的《四階段質素保證程序指引》中未見其出現。另外,評審局設有網上投訴服務,惜似乎所知者不多,在其年報中亦未能找到投訴統計數字及處理方法。有見及此,現有的學科範圍評審和定期覆審的準則是否需要修定及增強?以避免類似的問題發生及保障學生利益。
在評審施行方面,評審局現採取同行評估制,即邀請外來專家與一名評審局專職人員組成評審小組進行評審,小組亦參照基本標準、切合目標及證據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