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恒指與港經濟關係出現變化長青網文章

2015年07月1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7月10日 06:35
2015年07月10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一個國家或地區的股票指數反映當地的市場表現,正如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或標普500反映美國市場,富時100反映英國市場,而恒生指數當然是反映香港股票市場的表現。


若進一步問,恒生指數的表現能否反映香港本地經濟的變化和發展,特別是過去二、三十年來香港經濟與內地逐步融合,而香港的股票市場亦成為內地企業重要的上市集資平台,我們則要從不同角度來探討。


當恒生指數在1969年成立時,33隻成份股均是本地主要企業,包括洋行、倉庫、運輸、工業、銀行等,它們的業績和股價升跌反映當時經濟的周期及對前景的預測,故恒生指數的表現也是當時經濟的指標。


因此,恒生指數在1973年升至1,700點以上(1974年下跌超過90%至150點),以及1987年股災前升至3,900點以上(股災後曾一度跌穿2,000點),均反映當年「大時代」的變化,也成為香港六十後一輩的集體回憶。


恒指受內地經濟影響加深

現今的恒生指數則隨着香港經濟變化而「染紅」了。中資股份在50隻成份股中佔了半邊天 ── 除了11隻H股外,紅籌及主要業務在內地的民企也有十多隻,合共佔恒生指數的比重超過50%。內地企業在主要行業均佔重要比例,如銀行、電訊、天然資源、科技、消費等。


恒生指數深受內地經濟周期以及內地企業的業績表現影響。即使如此,恒生指數依然能反映香港經濟的變化。成份股組合的變化實際上反映香港經濟的實質變化,從以往本地經濟以製造業出口和轉口貿易為主,受歐美經濟影響,至近十多年已轉為以金融、專業服務為主導,並與內地經濟更為融合。無可否認,內地經濟變化對香港金融、經濟及就業消費等影響日深。


今天,恒生指數反映了香港股市三十多萬億市值的變化,以及成為眾多與恒指掛鈎的金融衍生產品如指數基金、期貨、認股證等的指標,於香港及世界金融市場均廣受矚目。有關該指數表現,請瀏覽:www.hsi.com.hk/dl_centre/factsheets/tchi


(投資涉及風險;所有於此文件所載之資料僅供參考之用,有關資料或內容均不代表恒生指數公司對任何投資作出明示或暗示的建議或推介)

恒生指數有限公司 董事兼總經理

[關永盛 指數縱橫]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