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圖看世界﹕大歐洲夢長青網文章

2015年07月1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7月12日 06:35
2015年07月12日 06:35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希臘公投引發的「脫歐」危機,再度為歐洲人追求了逾半世紀的一體化夢想敲響警鐘。回顧歷史,歐洲融合在1990年代隨着冷戰結束而增速,可是2005年法國與荷蘭這兩個核心成員公投否決《歐盟憲法》,把歐盟卡在這個標誌政治融合一體化「質變」的關卡之外,如今歐洲經濟融合的標誌「歐元」又受衝擊,無怪歐洲大聲叫囂歐洲一體化行將就木。歐洲各國的統一意志當下飽受希臘債務、非法移民湧入及俄烏衝突這三大危機挑戰,加上如箭在弦的英國脫歐公投,在可見將來歐洲領袖最要煩心的恐怕是如何避免撕裂,而不是如何進一步融合。


下為歐盟成立之路﹕

■1946

卸下其首任英國首相職位的邱吉爾在蘇黎世大學演說,呼籲建構某種形式的「歐洲合眾國」

■1951

法國、西德、意大利、荷蘭、 比利時、 盧森堡簽訂《巴黎條約》,於1952年7月23日開始生效,成立了歐洲煤鋼共同體(ECSC)

■1957

《羅馬條約》設立歐洲經濟共同體(EEC)及歐洲原子能共同體(EURATOM)

■1959

歐洲經濟合作組織(OEEC)7國──奧地利、丹麥、挪威、瑞典、瑞士及英國,決定成立歐洲自由貿易聯盟(EFTA)

■1965

各國簽訂條約合併ECSC、EEC和EURATOM,建立單一理事會和委員會

■1973

丹麥、愛爾蘭及英國加入歐洲共同體(挪威公投反對加入)

■1978

歐洲理事會基於歐洲貨幣單位(ECU)及匯率機制(ERM)建立「歐洲貨幣體系」。ECU具備真實貨幣部分特質,可用於旅行支票及銀行存款;ERM則為各成員國訂立本幣兌ECU匯率。英國沒加入ERM


■1981

希臘成為歐洲共同體第10個成員國

■1985

《神根公約》簽訂,旨在消除歐洲共同體成員國的邊界壁壘

■1986

1月 西班牙及葡萄牙加入歐共體

2月 簽署《單一歐洲法案》,目標是在1992年之前建立單一市場

5月 歐盟旗幟首次在布魯塞爾貝爾萊蒙大樓總部飄起

■1992-1993

《馬城條約》確立各國應訂立一致政經政策,以及建立經濟與貨幣聯盟,為後來創立歐元奠定重要基礎。條約翌年生效,標誌歐盟成立


■1995

奧地利、芬蘭及瑞典加入,歐盟增至15成員國

■1997

簽署《阿姆斯特丹條約》,鞏固《神根條約》及強化歐洲議會職權

■1998

歐洲央行成立

■2001

2月 簽署《尼斯條約》,改革歐盟架構以利東擴

6月 愛爾蘭公投反對《尼斯條約》;翌年10月,公投通過

■2002

歐元實體硬幣和紙幣在12國流通﹕奧地利、比利時、芬蘭、法國、德國、希臘、愛爾蘭、意大利、盧森堡、荷蘭、葡萄牙、西班牙

■2004

歐盟最大擴張,迎來10新成員﹕塞浦路斯、捷克、愛沙尼亞、匈牙利、拉脫維亞、立陶宛、馬耳他、波蘭、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

10月,各國簽約訂立《歐洲憲法》

■2005

5月 法國公投反對確立歐盟憲法條約

6月 荷蘭公投反對確立歐盟憲法條約

■2007

保加利亞及羅馬尼亞加入歐盟,成員國增至27個

■2008

6月,愛爾蘭公投反對旨在進一步統合歐洲的《里斯本條約》;翌年10月,公投通過

■2009

6月,歐洲議會舉行史上最大型選舉,選出736議員,代表5億歐洲民眾

■2013

克羅地亞加入成為第28個成員國

■2015

希臘公投否決債務援助方案,「脫歐」風險急升

■2017

英國預計將公投決定與歐盟關係去向

明報國際組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