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PPP撐起投資 須突破多重障礙長青網文章

2015年07月1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7月12日 06:35
2015年07月12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隨着各項經濟資料相繼出爐,新開工項目不足這一內地穩增長最大的短板已經清晰擺在決策層面前。


在賣地收入大減、融資平台又被43號文斬斷下,地方政府一度已經很難籌集足夠的推動項目的「彈藥」。再加上反腐敗大局面下多做多錯的擔憂,少做少錯,想做也做不了成為穩增長的最大障礙。


官員少做少錯 穩增長最大障礙

在這種情况下,官方加速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的力度,希望通過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創新來代替此前政府舉債的融資模式,打造穩定投資的新力量。


從2015年前半程來看,各省市推出的PPP項目已經高達2萬多億元。但是PPP中的一些問題也引發各方關注。


一則是菜單多點單少,官方推出很多項目,但民資跟進仍有疑慮。其二是虛假PPP,即通過保底承諾、回購安排、明股實債的方式,舉著PPP大旗走老路。


契約意識不足 專業服務未到位

PPP存在的諸多問題和地方政府的觀念有關。據財政部調查,一些地方現在推動PPP的思路依然是致力緩解債務壓力,將推廣PPP當成「甩包袱」。


政府的契約意識也是市場的絆腳石。地鐵、軌道交通等有吸引力的領域也因為市場化程度高更讓民資知難而退。


即使真心推動PPP的地方,專業服務的不足也成為問題。目前,地方政府和項目實施機構既缺乏真正熟悉政策和業務的人員,又缺乏PPP項目運作經驗,操作能力相對不足,在項目談判過程中,甚至難以與社會資本(特別是境外資本)「在一個平台上對話」。


上述問題的存在,讓民間資本參與PPP的風險和收益比出現明顯傾斜。中交建一名負責人就表示,PPP最終往往是作為弱勢群體的社會資本承擔更多風險。


儘管57號文明確項目採購要嚴格執行有關規定,但非經營性項目和傳統的BT項目之間嚴格區分、非經營項目的運營核心是什麼等等概念還需要政府文件進一步明確。


需稅收銀行國土部門配合

在諸多問題存在而推進又迫在眉睫下,財政部開始通過集成式服務的方式,用自身的專業能力來幫助市場篩選出優質項目,以期一炮而紅。


在此之前,財政部評選出首批30個、總投資額1800億元的示範項目。內部人士透露,財政部正組織開展第二批示範項目評選工作,嚴格篩選出適宜採用PPP模式的項目,向市場推廣。


不過,在業界看來,發改委、財政部推出樣板項目,雖然有機會短期內推動PPP熱度,但是這畢竟不是長遠之計。未來,PPP要成為地方政府提速項目建設的資金庫,還需要稅收、銀行、國土等部門綜合配合。


馮其十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