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中央托市 似為維護利益長青網文章

2015年07月1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7月13日 06:35
2015年07月13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內地股市上周一度愈跌愈厲害,令香港的股市也受波及,北京只好加重藥來支撐股市。由於那些前所有未有的托市措施仍然未能阻止跌勢,只好推出更多前所未有的行動。


7月8日,人民銀行承諾,將會協助維持市場穩定;而中國證監會則在晚上發出公告稱,由即日起6個月內,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持股5%以上的股東(以下統稱大股東)、董事、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均不得通過二級市場減持其公司的股份;若違反上述規定減持其公司股份的,中國證監會將給予嚴肅處理。


至於上市公司大股東及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在6個月後減持其公司股份的具體辦法,則另行規定。凡此種種,都顯得非常悲觀和絕望。


少內地人擁股票 跌市難危及經濟

無疑,上海證券綜合指數已經比4星期前的最高峰累積下跌了30%。但是,它其實仍然比12個月前上漲了大約70%。為什麼內地政府要如此努力地托市?如果內地政府也這麼擔心股市下跌,那普通市民豈不是更擔心?


內地政府為什麼要這麼努力地托市,有很多種說法。其中一種說法是,內地政府害怕,股市下跌將會損及經濟增長。這是一個可能的動機,但客觀地看,這樣的風險並未足以要如此重手地干預市場。


因為內地城市人口當中,只有少於7%擁有股票,股價上升或下跌引致的財富效應,其實相當有限。而且,這和內地家庭所擁有、總值高達150萬億元人民幣的房地產的價格波動相比,實在是小巫見大巫。


雖然股市上漲令到更多公司可以透過出售股票來集資,但股市仍然只佔私營企業整體集資額的5%左右,跌市並不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金融業的盈利大升,確實對內地今年第一季的GDP增長貢獻了0.5個百分點。由於內地的GDP增長正趨向低於7%,股市在這個時間下跌,肯定是有害無益。但真正令人擔心的,其實是投資持續放緩的問題。


與推進人幣國際化適得其反

內地政府希望股市上漲,令國有企業可以民營化,不用那麼倚賴向銀行借貸,並且可以提高其資本價格。雖然這可能是內地官方早前托市的一個原因,但只要連續對股市進行微調,其實又不需要為此而托市。


我們的評估是,托市對於推進經濟改革,並沒有任何幫助。反而,估值過高的泡沫,以及高槓桿水平,會對經濟改革有所阻礙。更重要的是,若內地政府是真正看重一個運作良好的股票市場的制度性優點,那它根本就不應該以托高上海證券綜合指數為目標。


由於股市下跌,這已經喝停了公開招股上市(IPO)活動,嚇得一眾證券行公開支持上海證券綜合指數要達到某個水平。內地政府希望股市上漲,以吸引外國投資者,以及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這可能是它托市的動機之一。但若果真的是為了這個理由,那麼有關當局所做的肯定適得其反。


因為外國投資者不太可能像內地投資者般,看到政府重手托市,就抱同情態度。內地證監會讓超過1300間上市公司暫停交易,對於A股被納入環球股市指數,並不會有任何幫助。


企業貸款抵押品規模不大

北京害怕股市下跌將會引致金融危機。這是一個聽似合理的動機,但我們仍然覺得,客觀來說,這樣的風險並不大。內地金融業在游說政府托市時,可能誇大了股市下跌的潛在不利影響。


不論股價是急升還是急跌,高槓桿都是一個關鍵。內地的證券行已經向投資者提供多1.5萬億元人民幣的「孖展信貸」(Margin Finance)。但銀行體系向證券行提供的貸款有限,後者不太可能出現債務違約。證券行自己的槓桿比例上限為4倍,而它們對投資者的嚴格保證金要求,亦減低了它們的風險。


銀行亦有向散戶投資者發行理財產品,其中部分理財產品是投資於股票(有報道說,總值約3萬億元人民幣)。但理財產品並不是銀行的債務,如果股市不斷下跌,銀行只需要為這些理財產品支付較低的回報而已。較直接的風險,是來自一些公司將它們持有的股票作為抵押品來借入貸款。因為當抵押品跌價時,這些公司將不得不拿出更多的抵押品,或者償還貸款。這兩者都可能有困難。


然而,有關貸款的規模看來並不大。根據萬得資訊(Wind)提供的數據,內地企業已將總值大約2萬億元人民幣的股票用作貸款抵押品。但以貸款額只是抵押品價值的50%這一比例來說,即是有關貸款只有大約1萬億元人民幣。相對於總共超過90萬億元人民幣的未償還銀行貸款,這並不是大數目。


內地反貪 升市成精英賺錢途徑

另一個可能性是,內地政府需要一個上漲的股市,來回報內地的金融精英,以及說服他們支持習近平。雖然這也是揣測,但它似乎已是較可信的理由。


積極的反貪腐運動碰上地產市場停滯,已經令到一些關係網良好的業內人士失去了一些傳統的賺錢途徑。所以,要留住他們的支持,習近平必須讓他們以其他方式賺錢獲利。


由於內地政府已經向公眾承諾,股市上漲也是「中國夢」的一部分,它就需要實踐承諾。我們認為,這才是最合理的托市動機。我們覺得,內地政府真正擔心的,是其公信力和公眾支持。


內地官方之前長達幾個月的宣傳鼓勵國民入市,顯然是個錯誤。內地政府可能仍然覺得,有必要支持股市,以顯示它能夠兌現其承諾。但不幸的是,即使推出了這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干預措施,仍然未能令股價回升至內地政府心目中的水平,市場的信心繼續受侵蝕。


因此,這些絕望的舉動的最可能結果是,內地政府承諾和執行改革的公信力受損。這是一件全球投資者都應該關注的事情,雖然他們當中只有少數人投資於A股市場。


GaveKal Dragonomics 資深經濟師

[潘迪藍 國際視野]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