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美國太空總署(NASA)探測器「新視野」號將於明日(14日)飛越冥王星表面,拍攝迄今最清晰的冥王星照片,協助科學家探究這個距地球47億公里的遙遠星體。冥王星9年前被踢出九大行星之列,今次探測勢重燃冥王星地位爭議。
重掀行星地位爭議
「新視野」2006年1月升空,飛行了9年多後,預計在本港時間明晚7時49分59秒抵達至最距離冥王星表面近1萬公里位置,拍攝冥王星的圖像。它上周在距冥王星900萬至500萬公里的位置傳回一批迄今最清晰的冥王星的照片,顯示冥王星表面有3個不同亮度的區域,其中較明亮的一塊構成一個寬度約2000公里的心形圖案(圖)。
科學家寄望「新視野」可幫助他們評估冥王星及其衛星跟太陽系其他星體有何不同。人類1930年發現冥王星,後列為太陽系第九大行星。「新視野」探測任務本是完成人類實現探測太陽系所有行星的目標,但出發當年國際天文學聯會將冥王星修改行星定義,冥王星因體積太小及周邊有大量矮行星,被降級為矮行星。「新視野」首席研究員斯特恩(Alan Stern)相信這次任務可替冥王星平反﹕「公眾將審視並發現,除了『行星』外,他們不知道該如何稱呼冥王星。」
(BBC/今日美國報)
重掀行星地位爭議
「新視野」2006年1月升空,飛行了9年多後,預計在本港時間明晚7時49分59秒抵達至最距離冥王星表面近1萬公里位置,拍攝冥王星的圖像。它上周在距冥王星900萬至500萬公里的位置傳回一批迄今最清晰的冥王星的照片,顯示冥王星表面有3個不同亮度的區域,其中較明亮的一塊構成一個寬度約2000公里的心形圖案(圖)。
科學家寄望「新視野」可幫助他們評估冥王星及其衛星跟太陽系其他星體有何不同。人類1930年發現冥王星,後列為太陽系第九大行星。「新視野」探測任務本是完成人類實現探測太陽系所有行星的目標,但出發當年國際天文學聯會將冥王星修改行星定義,冥王星因體積太小及周邊有大量矮行星,被降級為矮行星。「新視野」首席研究員斯特恩(Alan Stern)相信這次任務可替冥王星平反﹕「公眾將審視並發現,除了『行星』外,他們不知道該如何稱呼冥王星。」
(BBC/今日美國報)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