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畢業功課變出一盤生意長青網文章

2015年07月1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7月13日 06:35
2015年07月13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畢業作品變成一門生意並不是夢,三個80後青年共同研發了互動電子教育平台「iClass」,他們透過收取訂購費用及提供用戶化服務賺取收入,現時業務已覆蓋香港、內地及境外超過200家學校,但他們表示創業不是純粹為了賺錢,而是希望幫助學生和老師提升課堂學習質素。


3名港大畢業生,歐陽鎧恒(Eric)、羅錦源(Ken)和蔣思卓(Alan)不花分毫下,設計了畢業作品的延伸版—iClass,這個網上學習平台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即時回答問題,互相分享答案,引發課堂討論。開始時他們只為數十家學校提供免費的試用版,後來他們參加了數碼港的兩項計劃,藉此建立分銷網絡及得到合共43萬元的資助,2012年成立了IT Wake,將iClass變成一門賺錢的生意。


參加培育計劃 拓人脈網絡

畢業後,他們申請了數碼港微型基金計劃,獲得10萬元資助作為首筆創業資金,後來亦成功獲選,參加為期兩年的數碼港培育計劃,得到高達33萬元的資助,計劃其間亦可免費使用數碼港的辦公室。他們稱經濟上的幫助固然重要,但另一大收獲是建立人際及分銷網絡。「數碼港作為一個初創企業的社區,我們不但認識到其他創業家,有些更成為合作伙伴,如分銷商」。Eric稱,他們在數碼港的交流活動中,認識了蘋果電腦和電訊商CSL,為創業初期品牌的推廣打下了一支強心針。


開業3年多,Eric稱:「不能說好賺錢,但從來沒有蝕錢。始終做教育的不是為了賺大錢,而是希望幫到老師及學生。」他又稱,兒時的志願是希望成為一名老師,現在已算是圓了半個心願。Alan則表示為興趣多於賺錢,每達成一個交易都很有成功感。


與蘋果合作 在內地學校銷售

現時已有超過200家本地、內地、澳門及海外學校註冊使用iClass,當中包括小學、中學及大學。另外,IT Wake亦跟3家書商合作,iClass可讓學校瀏覽書商製作的電子教科書。在香港,他們不需靠分銷商銷售iClass,經數碼港和港大的介紹,他們已有足夠的渠道「搵生意」。他們又稱,註冊了使用iClass的學校,需接受簡單訓練,他們曾因為有太多學校同時申請,被迫婉拒部分學校的要求,不過早前在教育局及港大的安排下,他們一次過召集十多家學校到同一場地進行訓練。


至於在內地,他們仍需要靠分銷商推廣他們的產品,現在有3個分銷商,他們為硬件供應商及分銷商,包括蘋果電腦。公司跟蘋果成立了一項協議,蘋果在當地學校銷售iPad時,會讓學校選擇是否同時購買iClass,現時內地的業務覆蓋上海、天津、杭州和廣州等。然而,他們坦言內地只是其中一個發展方向,因為要親身北上,達成一個交易較花時間,因此暫時專注在本港市場拓展業務。


做生意最令人頭痛的是高昂的租金,但IT Wake暫時沒有這問題,由於跟港大的合作十分緊密,例如共同開發電子教科書、港大的多個學系亦有使用iClass,公司在港大可借用辦公室。反而,他們的主要開支來自人力,現時團隊有20人,為一些香港大學的朋友,分別負責技術開發、排版設計和提供訓練等,他們3個雖然為負責人,但仍要「落手落腳」,不時跟學校開會討論細節。


沒分銷商礙海外發展 轉型B2C

至於iClass的未來大計,他們將推出互動教育平台的產品,如行動裝置管理(mobile device management)的系統。另外,現時公司的海外業務由於沒有分銷商,發展較為有限,因此公司希望改變現時企業對企業 (B2B)的銷售方式,轉型至企業對消費者(B2C),讓外地老師可直接購買iClass。此外,他們參加數碼港舉辦的矽谷交流團時,認識了「星之子」陳易希,雙方並成立了合資公司,打算設計手機遊戲、派優惠券的應用程式等。


明報記者 蔡浩儀

攝影 劉焌陶

[蔡浩儀 新經濟新天地]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