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李子芬﹕以生命守護生命長青網文章

2015年07月1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7月13日 06:35
2015年07月13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每當翻閱報紙,不難看到一些有關自殺的新聞。「輕生者」的年齡、職業和社會背景分佈每一群組、界別和階層。在慨嘆生命何價之餘,社會也正視着「生命教育」的重要。早前有一名年輕精神科護士自殺身亡,據研究得知,護士的自殺率是全港在職人士當中最高。為此,從事護理教育工作的我們,對推動「生命教育」,實踐全人健康,實責無旁貸。


「生命教育」的理念是以「人」為核心,涵蓋所有與生命及人生相關的課題。教育重點在於培養學子認識自己、欣賞與尊重自己;關懷他人、發揮潛能、貢獻社群;尊重和愛惜生命;提升處理逆境的能力,能勇敢面對自己的不足,放下自我的執著來面對難關。透過認識生命、欣賞生命、尊重生命、探索生命的4個學習層次來培育健全人格、促進靈性健康及成長。


「護理」是愛與生命、以人為本的專業,護理病患者身、心、社、靈的健康。護士不僅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實是責無旁貸還要對生命有正面的價值觀,將生命的熱誠去感染病患者,幫助他們克服對疾病和死亡的恐懼,有信心及泰然地接受治療,望能得到早日康復。為培育有專業能力與人文涵養兼備的護士,大學不斷提升教學環境及水平,透過不同的教學模式,將「生命教育」融入護理課程,使護理學生畢業後以專業的知識,以生命守護生命,為病患者提供人性化的全人照護。


護士需要輪班工作,少了向他人傾訴和抒發情緒的機會;工作時除要面對生、離、死、別,還要處理病者及家屬的負面情緒;長時期的人手不足和護士角色的延伸,種種因素導致心理狀態失衡。年輕一輩因缺乏社會經驗和人生閱歷,所承受的壓力會更大。部分護士因未能自我釋放壓力,對工作熱誠逐漸減退,且變得緊張、焦慮、害怕、抑鬱、無助和自我價值低下等等。他們如能得到有關方面適時的支援,情况會有所改善。否則,當負面情緒達臨界點時,便有可能選擇放棄生命。


教育是百年樹人的基業,非數載能成。「生命教育」是護理教育的核心,其真諦在於使護士認識和尊重自己及他人的生命,給予患者全人照護,故應持續進行,若只停留在萌芽階段,只能為護理教育作點綴而已。為此,期盼各有關護理學術機構能制訂策略及推行周詳的持續教育,確保現職護士皆能作全人發展,讓他們能藉着生命智慧,將優質護理傳承下去。


作者是香港中文大學 那打素護理學院講座教授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