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政府花了一年多時間進行長遠房屋策略研究,終於在上年年尾完成,並公布最後報告。但似乎沒有幫助政府更清楚了解自己房屋政策思維的盲點,依舊以「搵地」為主軸 ,更不斷為「搵地」建屋而凌駕其他原有規劃原則。
去年,筆者開始參與了本土研究社《供不得其所:香港長遠房屋策略新視野》的房屋研究出版計劃,報告中點出了掌握空置房屋的情况和推動空置政策對可持續土地規劃的重要性,並討論了差餉物業估價署空置房屋調查中的遺漏。推動空置政策,正正就是對應政府長期依賴「搵地」邏輯 ,卻又無法有效令房屋資源分配到有房屋需要的人士這問題。
空屋統計 不乏參考例子
其中一盲點就是,一手樓空置房屋的囤積,完全缺席於房屋政策的議程。根據運房局的資料顯示,截至2014年年底,一共有6000個已落成樓宇但仍未出售之私人住宅單位,當中有1000個住宅單位更於2012年前落成。在欠缺法例限制發展商盡快出售落成樓宇時,發展商擁有更大空間將落成單位空置,看準時機才出售。去年8月曾有傳媒報道,落成超過10年位於九龍站的君臨天下仍有272伙單位尚未出售,佔整個屋苑總單位數目1122近四分之一。可見新樓出售量完全掌握於發展商手中,與政府不斷跑數搵地完全無關。
參考日本總務省的資料記載,空置住宅的分類包括專作出租的空置住宅、待售的空置住宅、主要滿足短暫需要或過渡時期的房屋(如:用作休閒、避暑或避寒、工作需要),及其他因素導致無人居住之住宅,以了解空置原因。差餉物業估價署雖然有每年找樣調查私人房屋空置量,但一直缺乏完善的空置住宅資料庫,如:空置住宅的原因、年期、類型、待租或待售等,令空置問題未能以合適方法解決。
早前翻查台灣內政部營建署委託顧問公司之報告書,發現台灣內政部營建署有清楚的空屋和餘屋資訊分析。當局於2008年起,開始持續建立低度使用住宅資料庫,更運用台灣電力公司用電資料庫與官方房屋稅籍檔結合,目的是建立可持續具有代表性的空置房屋統計,並分析房屋空置或使用率低的原因。香港政府其實可考慮與兩間電力公司合作,調查低度使用的住宅單位數字,發展出一套有系統的空置住宅統計方法,讓住宅資料庫更整全。
另外,澳洲Property Observer建議以用水量調查空置住宅單位資料,該組織從供水零售商得出數據,調查墨爾本全年沒有用水量住宅、低用水量住宅之比例,從而推斷空置住宅、低度使用之住宅數量。可惜,當立法會審理2015-2016開支預算時,張超雄議員曾經向政府統計處作出提問,查詢就不同樓宇單位包括:公屋、居屋、私樓、丁屋、村屋等,全港有否用水量或不用繳交水費的住宅單位數目,但政府的回應是「政府統計處沒有有關統計數字」。用水量是空置住宅統計的參考指標之一,透過水務署取得資料作分析不是難事。
民間自發 搜尋吉宅
政府怠慢,唯有民間自發。最近,本土研究社發起網上群組「吉宅名捕」,鼓勵網友在香港各處以目測搜尋空置住宅。我們主要根據住宅單位的外表,例如:單位沒有安裝冷氣、窗簾、建築物多年明顯尚未完工、窗戶㟸S台被封上木板等,再查找相關資料,判斷該屋苑或單位是否空置或低使用率。除了發現不少唐樓、丁屋、新落成私人屋苑的空置狀况,亦發現市建局近年與私人發展商興建的樓宇,包括:灣仔的Queen's Cube、旺角的麥花臣匯,晚上着燈率極低,估計是使用率低。雖然民間無法親身進入各個疑似空置個案考察,但透過民間記錄,足以呈現了空置房屋問題的立體面。
若然住宅空置未有善加利用,等於減少可供居住的房屋數量。在現時樓價、租金高企,政府應推出措施令空置住宅單位被善加利用,令房屋供應量增加,繼而減慢樓價、租金的上調空間。「搵地」只能滿足跑數,「搵空置」才是真正開啟房屋資源有效善用的議程。
作者是本土研究社成員
去年,筆者開始參與了本土研究社《供不得其所:香港長遠房屋策略新視野》的房屋研究出版計劃,報告中點出了掌握空置房屋的情况和推動空置政策對可持續土地規劃的重要性,並討論了差餉物業估價署空置房屋調查中的遺漏。推動空置政策,正正就是對應政府長期依賴「搵地」邏輯 ,卻又無法有效令房屋資源分配到有房屋需要的人士這問題。
空屋統計 不乏參考例子
其中一盲點就是,一手樓空置房屋的囤積,完全缺席於房屋政策的議程。根據運房局的資料顯示,截至2014年年底,一共有6000個已落成樓宇但仍未出售之私人住宅單位,當中有1000個住宅單位更於2012年前落成。在欠缺法例限制發展商盡快出售落成樓宇時,發展商擁有更大空間將落成單位空置,看準時機才出售。去年8月曾有傳媒報道,落成超過10年位於九龍站的君臨天下仍有272伙單位尚未出售,佔整個屋苑總單位數目1122近四分之一。可見新樓出售量完全掌握於發展商手中,與政府不斷跑數搵地完全無關。
參考日本總務省的資料記載,空置住宅的分類包括專作出租的空置住宅、待售的空置住宅、主要滿足短暫需要或過渡時期的房屋(如:用作休閒、避暑或避寒、工作需要),及其他因素導致無人居住之住宅,以了解空置原因。差餉物業估價署雖然有每年找樣調查私人房屋空置量,但一直缺乏完善的空置住宅資料庫,如:空置住宅的原因、年期、類型、待租或待售等,令空置問題未能以合適方法解決。
早前翻查台灣內政部營建署委託顧問公司之報告書,發現台灣內政部營建署有清楚的空屋和餘屋資訊分析。當局於2008年起,開始持續建立低度使用住宅資料庫,更運用台灣電力公司用電資料庫與官方房屋稅籍檔結合,目的是建立可持續具有代表性的空置房屋統計,並分析房屋空置或使用率低的原因。香港政府其實可考慮與兩間電力公司合作,調查低度使用的住宅單位數字,發展出一套有系統的空置住宅統計方法,讓住宅資料庫更整全。
另外,澳洲Property Observer建議以用水量調查空置住宅單位資料,該組織從供水零售商得出數據,調查墨爾本全年沒有用水量住宅、低用水量住宅之比例,從而推斷空置住宅、低度使用之住宅數量。可惜,當立法會審理2015-2016開支預算時,張超雄議員曾經向政府統計處作出提問,查詢就不同樓宇單位包括:公屋、居屋、私樓、丁屋、村屋等,全港有否用水量或不用繳交水費的住宅單位數目,但政府的回應是「政府統計處沒有有關統計數字」。用水量是空置住宅統計的參考指標之一,透過水務署取得資料作分析不是難事。
民間自發 搜尋吉宅
政府怠慢,唯有民間自發。最近,本土研究社發起網上群組「吉宅名捕」,鼓勵網友在香港各處以目測搜尋空置住宅。我們主要根據住宅單位的外表,例如:單位沒有安裝冷氣、窗簾、建築物多年明顯尚未完工、窗戶㟸S台被封上木板等,再查找相關資料,判斷該屋苑或單位是否空置或低使用率。除了發現不少唐樓、丁屋、新落成私人屋苑的空置狀况,亦發現市建局近年與私人發展商興建的樓宇,包括:灣仔的Queen's Cube、旺角的麥花臣匯,晚上着燈率極低,估計是使用率低。雖然民間無法親身進入各個疑似空置個案考察,但透過民間記錄,足以呈現了空置房屋問題的立體面。
若然住宅空置未有善加利用,等於減少可供居住的房屋數量。在現時樓價、租金高企,政府應推出措施令空置住宅單位被善加利用,令房屋供應量增加,繼而減慢樓價、租金的上調空間。「搵地」只能滿足跑數,「搵空置」才是真正開啟房屋資源有效善用的議程。
作者是本土研究社成員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