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小學雞媽媽﹕不是過客的香港遊長青網文章

2015年07月1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7月14日 06:35
2015年07月14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常常有一個感覺,孫心瑜的繪本都不是畫給小朋友看的,雖然小朋友看了也着實喜歡。看《香港遊》時,又有這個感覺了。


無字繪本 呈現真實香港

如果你對孫心瑜有點陌生,我來補充一點資訊﹕她是台灣繪本作家,擅畫無字繪本,上一部作品《北京遊》,在紅衣女孩的引領下,帶領讀者穿梭古今新舊,玩味四周張狂的「拆」字牌子。這繪本在台灣和國際獲得多項殊榮,包括意大利Bologna Ragazzi Award和德國White Ravens大獎。


過去一些日子,孫心瑜住進太古城,跟朋友在香港到處遊歷——上山頂俯瞰插滿石屎巨柱的兩岸風光、夜看維港張揚的燈光秀、逛上抬頭盡是招牌的深水埗、大澳的棚、大嶼山的牛、新界的田……還走進六四集會井然有序的遊行隊伍中。然後,她透過一中一外兩個家庭的遊歷,細緻地把這些元素一一呈現,而且藏進很多細節。


沒有文字導航的繪本,反而處處是寶。我家兩小捧着書埋頭苦讀,在熟悉的風景中發掘出很多趣味,包括遠去的紅氣球、美都的菠蘿油、石板街檔攤的《小米有個小袋子?》和《一日遊》。看到「地球人都知道興記生菓平靚正」招牌時,他倆哈哈大笑;看到花墟的左軚車和「成功爭取北極熊移居南極」這橫額時,輪到我苦笑;還有機場一幕的「64」牌子,也教我家小子輕呼了一聲。


繁華背後 不忘拾紙皮婆婆

然後,也請不要錯過,在銅鑼灣的繁華裏、在海旁圍觀人群的背後、在洋化的半島酒店前、在每道風景的暗處,總有那樣的一個老婆婆,僂着背低下頭,用乾癟雙手拉着兩個紙皮箱,一心一意的前行。


在隨書附送的小單張上,柯佳列說,老婆婆正是中外遊客以外,真實發生的香港故事。這說法,沉重得教人難以承受。


這繪本還值得大大一提的,是「綠腳丫親子讀書會」這幾個印在書脊上的字——這是由本港家長發起的團體,曾經帶着繪本跟孩子走進各種本土經驗,足迹遍佈大街小巷,包括入廚房讀《灶王爺》、讀完《從山裡逃出來》摷公園垃圾桶、既攀樹也讀《三位樹朋友》……新搞作是募集有興趣創作繪本的人,為香港寫故事,為孩子寫繪本,因為「沒有本土兒童文學的童年,不是完整的童年」。


期待香港人寫香港

在《香港遊》中,兩個中外家庭匆匆來匆匆走,是實實在在的過客。但我們不。期待真正的本土繪本。


作者簡介﹕愛採訪愛孩子,出版作品包括《壹家傻蛋》、《我們的同志孩子》、《死在香港》(合著)。家有兩隻「小學雞」,心願是在這個人人愁着臉當爸媽的年代,努力做好相信孩子的樂媽媽


文﹕蘇美智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